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一 >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微信扫码分享

#初一# 导语】学子不怕中考难,寒窗苦读只等闲。三更灯火五更鸡,闻鸡起舞书相伴。文理兼修阅万卷,张弛有度苦有甜。以下是金笔头网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供大家查阅。





  【篇一】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10分)

  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3、万籁此都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择其善者而从之,。

  6、谢道韫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她对雪的妙喻“”,后来人们将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7、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词句是,。

  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

  9、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何其芳《秋天》)

  10、《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知识及运用(22分)

  11、将下列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2、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一项是()(2分)

  A、诀别(jué)绰号(chuò)嫩芽(nèn)意见分歧(qí)

  B、星宿(xiù)撒谎(sā)透彻(chè)絮絮叨叨(dāo)

  C、憔悴(cuì)匿笑(nì)祷告(dǎo)银装素裹(guǒ)

  D、低徊(huí)脸颊(jiá)攥着(zuàn)小心翼翼(yì)

  13、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瘫痪并蒂各得其所翻来覆去

  B、锤打搓捻不求甚解慌然大悟

  C、尴尬荫蔽形影不离水波粼粼

  D、烂漫委屈满不在乎花团锦簇

  1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2分)

  A、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B、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C、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D、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博物馆里,有些参观者衣衫不整、高声喧哗、在展厅里吃东西、乱丢垃圾和不文明行为,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C、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不管是临还是摹,也要以与范字“相像”为目标,从“形似”逐渐过渡到“神似”。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xx届全国人大”闭幕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提到了“中国梦”的问题,因此,“中国梦”成为中国人的热门话题。

  ①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个人梦想的实现又是建立在国家繁荣基础上的。

  ②其实,换一个角度想,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③它使人联想到民族奋进的滚滚大潮,气势磅礴的宏伟蓝图。

  ④所以,我们每一天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也是在缔造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⑤“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

  A.⑤④②③①B.③⑤①④②C.②①④⑤③D.⑤③②①④

  17、综合性学习(10分)

  (1)某中学七年级某班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在总结会上,有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了汇报:

  第一小组发现这样一些字:家俱(具);另售(零);烧并(饼)

  第二小组发现广告中常有这样的“成语”出现:步步为赢;咳不容缓;默默无蚊

  第三小组在报纸中发现这样的标题:《超女能有如此众多的“粉丝”,是代表了亿万观众的一种心愿》结合三个小组的汇报,说说你从中发现的语言现象。(2分)

  答:①②。

  (2)奇妙的语文魅力无限。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往往指为方便、快捷、高效率办事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色彩而有了新意。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题。

  ①“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的“绿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除“绿色”一词外,还有很多词语也有这种现象。按照下面的示例另举一例。(2分)

  示例:阳光工程(阳光)指公平、公正、透明。

  __________()指

  ③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表达你对汉语美的感受。(4分)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景色迷人的画卷,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痴迷、神往。

  三、浅层阅读理解(2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7—18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8、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作者之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1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3题。(共13分)

  《世说新语》两则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2)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4)未若柳絮因风起

  21、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2、[甲]文中用,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的家庭气氛。[乙]文中元方是从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2分)

  23、《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是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3分)

  (三)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24~27题。(9分)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24、选文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2分)

  25、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2分)

  26、“小摇篮”比喻,作用是

  。(3分)

  27、从选段文字中你可以看出济南的地形特点是什么?这样的地形对济南的气候有什么影响?(2分)

  四、深层阅读感悟(共12分)阅读下文,完成28~32题。

  春天最初是闻到的

  冯骥才

  ①一年一度此时此刻,我都会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

  ②因为我知道,若要“知春”可不能等到“隔岸观柳”,不能等到远远河边的柳林已经泛出绿意,或是那变松变软变得湿漉漉的土地已经钻出草芽——那可就晚了。春的到来远比这些景象的出现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你把冻得发红的鼻子伸进挺凉、甚至挺冷的空气里,忽然,一股子清新的、熟悉的、久违的气息,钻进鼻孔,并一下子钻进你的心里。它让你忽然感到天地要为之一新了,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

  ③可是,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想再闻一闻这神奇的气味时,它又骤然消失,仿佛一闪即逝。你环顾四周,仍是一派冬之凋敝,地冻天寒。然而,不知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这气味忽又出现。就像初恋之初,你所感受到的那种幸福的似是而非。当你感到“非”时便陷入一片空茫,在你感到“是”时则怦然心动。原来,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它不是一种形态,而是一种气味,一种气息——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

  ④这时,你去留心一下。鸟雀们的叫声里是否多了一点兴奋与光亮?那些攀附在被太阳晒暖的墙壁上的藤条,看上去依旧干枯,你用指甲抠一下它黑褐色的外皮,你会发现这茎皮下边竟是鲜嫩鲜嫩的绿。春天不声不响地埋伏在万物之中。这天地表面依旧如同冬天里那样冷寂而肃穆。但春是一种生命。凡是生命都是不可遏制的。生命的本质是生。谁能阻遏生的力量?冬天没有一次关住过春天,也永远不会关住春天。所以在它出现之前,已经急不可待地把它的气息像精灵一般地散发出来,透露给你。所以,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⑤故此,我喜欢在这个季节里,静下心来去期待春天与寻找春天。体验与享受春之初至那一刻特有的*。这种*是大自然生命的*,也是一种改天换地更新的*。

  ⑥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

  (选自《初中生学习•阅读》2013年第3期)

  28、“最初”的春天有什么特点?(2分)

  29、一般通过描写看到的景象来感受春天。而本文却说“春天最初是闻到的”。谈谈你的理解。(3分)

  30、结合语境,品味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31、结尾句“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2分)

  32、作者在冷寂而肃穆的冬日里,寻找春天,体验春之初至那一刻的*。这样的雅致和情怀给你哪些人生启迪?(2分)

  五、写作与表达(50分)

  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有音乐真好”,那里是我们心灵的乐园;“有梦真好”,我们的人生有了寄托……请以“有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使文题完整。

  附答案:

  一、1、山岛竦峙2、却话巴山夜雨时3、但余钟磬音4、海日生残夜5、其不善者而改之6、未若柳絮因风起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9、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11、略12、A13、B14、B15、A16、D

  17、(1)①用错别字,借(化、改、移)用成语,或:汉字使用不规范(2)②新语(新鲜用语)现象。(答出两点即可)(2分)(2)①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2分)②(2分)例:①辞职下海下海:指经商②*下课下课:指离开工作岗位③被老板炒鱿鱼炒鱿鱼:指解除工作关系(4分)③如一樽滋味甘醇的美酒如一首音韵和谐的诗歌如一曲动作优美的舞蹈

  三、18、对西湖早春的喜爱;最爱19、“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阳树,新燕啄泥衔草的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20、(4分)(1)相比(2)拉(3)回头看(4)比不上

  21、(3分)(1)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得分点“期”“委”“去”)

  (3分)(2)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得分点“内集”“儿女”“讲论文义”)

  22、(4分)“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填两个即可)(2分)

  信用和礼貌(无礼和无信亦可)(2分)23、(4分)(可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例:认为元方有理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况且失信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怎能应一个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可以表现其胸襟宽广,有涵养。(2分)

  24、不一样,前一个指济南的山山水水;后一个指围着济南的这一圈小山。

  25、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26、“小摇篮”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小山27、济南被一圈小山围住,使济南的冬天特别暖和。

  四、28、:出现在冬天犹存的天地里,飘忽不定、若隐若现,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29.在作者看来,春的到来比柳林泛绿、草芽萌发等景象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在它出现之前,急不可待地像精灵一般地把春的气息散发出来。这时用冻得发红的鼻子可以闻到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就会意识到春天来了。

  30这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冬季犹存的日子里就已经闻到春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不可遏制的生命力的赞美。

  31照应题目,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对改天换地的憧憬,对大自然生命的赞美。

  32.示例):面对困难时,要有豁达从容的心胸和乐观的态度;要像相信冬天关不住春天那样坚信困难一定可以战胜,明天会更美好。

  【篇二】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2分)

  1、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令人骄傲的,请你用正楷字认真抄写下面的文字。

  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柳絮(xù)粼粼(líng)瘫痪(tān)树杈(chà)

  B.堤岸(tí)匿笑(nì)憔悴(chuì)寒颤(zhàn)

  C.温馨(xīn)祷告(shòu)分歧(qí)瞬间(shùn)

  D.咱俩(liǎ)拆散(chāi)攥着(zuàn)凝视(níng)

  3、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A.绰号铺垫惭愧各得其所

  B.诀别渔塘应和小心翼翼

  C.铭记捶打脸颊翻来腹去

  D.严历挨凑澄清形影不离

  4、下列加横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全村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B.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C.小张同学匠心独运,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妈妈今天到市场买了番茄、辣椒、玉米、马铃薯等很多蔬菜。

  B.光头强这个动漫形象对我并不陌生。

  C.我的家乡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D.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___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___,

  这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②生命是咖啡③生命是茶

  A.③②①B.①②③C.②①③D.③①②

  7、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2)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3)《<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

  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借自然现象表达深刻的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文实践(每小题2分,4分)

  某校七(1)班同学正在进行“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请你也参与到中

  间来。

  8、请你设计。

  学校准备在草坪、阅览室等地方立上告示牌,请你帮忙设计两条告示语。

  (1)爱护绿茵草场。

  告示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持阅览室的安静。

  告示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口语交际

  2015年10月1日,利川迎来大批外地游客。假如你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对他们

  的接待工作。在某景区,你看到一位游客正要往墙壁上刻字留念,你会怎样劝说

  他放弃这个念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44分)

  (一)请欣赏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0、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元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尊君在不()(2)待君久不至()

  (3)太丘舍去()(4)门外戏()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客人被元方反驳前后神态有变化,请你找出对其神态描写的词语,并在此基础上说说客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读了这个故事,如果面对他人的无礼,

  你该如何处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1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6、“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里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17、“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连用几个

  动词有什么妙处?

  18、第一段文字写了春草的哪些特征?

  19、选文第二段利用人的哪几种感觉来写春花的?请举例说明。

  20、选文第二段是一幅“春花图”,写到“蜜蜂”和“蝴蝶”,其作用是什么?

  (四)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4分)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可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21、在第一段中,“写得美丽如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含义。

  (3分)

  22、第2自然段加点词“极其”,你认为“极”字用得好吗?请你说明理由。(3分)

  23、为什么把“老师”称为“妈妈式”的?(3分)

  24、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内容。(2分)

  四、写作表达: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一)命题作文:生活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只要你具有一双慧眼,就能发现身

  边的美:有大自然五彩缤纷的美,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有家庭温馨甜蜜美,有社

  会的关爱帮助美……

  请你以“生活中的美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二)话题作文。亲爱的同学,童年时代离你并不久远,那时的你或许捕过知了、钓过小鱼、养过鸟儿、玩过家家、捉过迷藏……童真童趣依然伴随在你的身边,请你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做过的最有趣、最感人、或启发的事,以“童真童趣”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书写工整才得分2、D3、A4、D5、C6、C7、(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老骥伏枥烈士謩年(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8、示例:(1)小草对你微微笑,请你把路绕一绕。(2)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语言。

  9、略

  三、(一)10、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在沉沉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前行。(意思相近,有一定的想象力即可给分)

  11、抒发了天涯游子悲苦凄凉的思乡之情。(突出思乡即可给分)

  (二)、12、(1)不,通“否”(2)等待(3)丢下,舍弃(4)玩耍,游戏

  13(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2)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4、开始时“怒”,被反驳后“惭”。

  其性格特点:脾气暴躁,性格刚烈,不善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缺乏良好修养的粗野之人,是一个“无礼”之人,但是,他能虚心地痛快地接受批评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也是一个坦率的人,真诚的人!

  15、元主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其父亲的朋友,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朋友当着元方的面骂其父亲;所以在两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返现漫骂元高高挂起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三)、16、“偷偷地”和“钻”,写出了小草出土的情状,那破土而出的挤劲——“钻”表现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春草出现的惊喜之情。接着从它的质地和色彩——“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的“新”

  17、连用六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春草带给人的欢乐

  18、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19、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味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幻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答出两点即可)

  20、衬托出春花开的繁茂,浓郁。

  (四)、21、比喻。含义只要从小男孩与常人的不同去理解即可得分。

  22、好,表现出小男孩很用心,认真的程度深。“极”字把一个孩子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23、因为老师富有爱心,像妈妈一样爱护他,有一颗伟大的心。

  24、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真切、感人,更能体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妈妈的欣慰和对孩子的爱。

  25、示例:一个智力受损的男孩将自己得了分的作文献给了自己的妈妈作为生日礼物。(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篇三】

  一、积累运用(30分)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相应的汉字或拼音。(6分)

  文学殿堂圣洁美丽,曾吸引了多少人在其间cháng()徉驻足:对文学无限憧()憬、为我们打开一扇知识大门的赵丽宏,在《千家诗》中怡()然自得的于漪,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的田晓菲……又有多少伟大的文学形象在一刹那照亮了我们心灵:面对cù()然而至的海难依然保持镇静的哈尔威船长;自认为豁达、洒脱最终茅塞()顿开的男生贾里;迂腐教条、固执呆板、可笑可怜的郑国人……还有多少生动而曲折的故事在我们的脑海中镌刻出一道道美丽风景:烟波浩miǎo()的水泊、雄伟险峻的梁山,还有那摇摇欲坠、半明半昧的繁星,缥缈得如同仙境般的赵庄戏台……这些都是文学的魅力——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情感,构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动人画卷。

  2.下面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反老还童群星荟萃眼花缭乱小心冀冀

  赏心悦目势不可当井然有序惊慌失错

  走头无路镇定自若相提并论念念有词

  3.根据语境及括号内提示,填写合适的成语。(任选两个作答)(2分)

  快乐是什么?孩子说,快乐就是和同伴一起搭积木并__A__(表示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沉溺其中,不觉疲倦);成人说,快乐就是和友人一起品茶而__B__(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老人说,快乐就是和家人一起共享__C__(形容家庭之乐)。

  我选______,成语:__________;我再选______,成语:__________。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C.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

  D.北京日报社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5.(无锡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B.参展企业代表和与会的外宾就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问题广泛地进行了交流。

  C.由于合理的体能训练,使他的体重在两个月内减掉了二十多斤。

  D.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6.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即可不失时机地感受生命旅途的劳顿和艰辛,又能亲历笔力难及的人文景观和民风民俗。

  ②路上的寻求势必将自己置于不安逸的处境,它不是走马观花,不是游山玩水。

  ③这样的人生状态,在内心深处产生的巨大而强有力的生命震撼,自然蕴藏着势不可当的大智慧。

  ④它摒弃了坐在书房里的自得和悠闲,却有着直观现实,直面生命,让脚步和身心融入自然智慧的豪壮。

  A.②④①③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③①②④

  7.名著阅读。(4分)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于1942写成的童话。童话中小王子告别自己的小行星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________个行星,各种见闻使他陷入忧伤,他感到大人们荒唐可笑、太不正常,最后在________的帮助下离开地球,重新回到他的B612号小行星上。童话借此表达出了作者对________的讴歌。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材料二:重阳节形象标志(右图)。

  (1)阅读材料一,说说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有什么内涵?(3分)

  (

  2)材料二是重阳节形象标志图,它由一个双九的图案,结合中国古老的毛笔画元素和菊花构成,有何寓意?(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9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下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按提示默写句子。(2分)

  (1)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月诗中,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词的上片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__________,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2分)

  12.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3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7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鞭数十,驱之别院。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必细察其纹理________________

  (2)徐喷以烟________________

  (3)鞭数十________________

  (4)以土砾凸者为邱__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5.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象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只见满满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16.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7.选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2分)

  18.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3分)

  19.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表达的情感。(3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洞茶

  毕淑敏

  ①我16岁时在x藏海拔5000米的高原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给我一块黑乎乎的粗糙物件,说,这是茶砖!

  ②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

  ③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

  ④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的。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川’字牌。”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

  ⑤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

  ⑥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

  ⑦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

  ⑧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茶砖,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

  ⑨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有个老镇遍植茶树,因地名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那里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

  ⑩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敢贸然相认。砖茶沏好,我轻浅地抿了一口。

  B11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

  B12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我终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

  B13一时间,熟悉的感觉如烟霞般升腾,那青春年华的神采风貌,如老式照片在水盆中渐渐显影,越发清晰。

  B14那些冰雪漫天的日子,呷一口洞茶徐徐咽下,强大而涩香的热流注满口颊,旋即携带奔涌的力量滑入将士的肺腑,让戍边的人忆起遥远的平原,缤纷的花草,还有挚爱的亲人。他们疲惫的腰杆重新挺直,成为国境线上笔直的界桩;他们疲乏的双脚重新矫健,巡逻在千万里庄严的国土之上。

  B15青山绿水中的赤壁茶林啊,你可知道曾传递给边防军人多少温暖。你曾给予边疆战士多少力量!你可知道你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

  B16我用当年方法熬煮洞茶水,把它洒向大地,对天而祭,司务长和老医生都因高原病早早仙逝,他们在天堂一定闻得到这质朴的香气,沉吟片刻后会说,是这个味道啊,好茶!

  (有删改)

  20.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每空用8个字回答)(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寻找砖茶,失望困惑→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第B12段运用了第几人称的写法?有什么作用?(3分)

  23.作者在第B15段说“你可知道你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请联系全文,说说“洞茶”对于“我”有哪些意义。(3分)

  三、作文(50分)

  24.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无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呢?请以“成长,需要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在上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挫折、成功、快乐等),然后作文。600字左右。

  期中测试

  1.徜chōngyí猝sè渺2.反—返冀冀—翼翼错—措头—投3.A.乐此不疲B.怡然自乐(怡然自得)C.天伦之乐4.C(解析:A项中的句号应在引号的外面;B项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D项中的书名号应为引号。)5.D(解析:A项“调动”和“思维能力”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应将“广泛地进行交流”改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C项缺主语,删掉“由于”或“使”。)6.A

  7.圣埃克苏佩里六蛇真善美8.(1)示例: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故此节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之意。(2)示例:寓指欢庆、幸福及圆满的美好生活。9.C10.(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1.对月怀人12.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离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大意相同即可)13.(1)观察(2)慢慢地(3)用鞭子打(4)同“丘”,土山14.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意思符合即可)15.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象力。16.统领全文(引起下文,点明文章主旨),下面的“上课吃花生”和“相面打分”等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段展开叙述的。17.动作语言18.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上课时早已对每个学生知根知底。“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合理决断。19.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恶性考试”形象比作“煮鹤艺术”,极富讽刺意味,饱含了林语堂对刻板考试制度的厌恶,也表达了他对学生遭遇的惋惜。20.初见砖茶,不以为意砖茶相伴,温暖安慰误买砖茶,绝望黯然重逢砖茶,思念感动21.示例:前半部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作者对于饮茶的繁文缛节、茶的高贵和价格的昂贵的讨厌。后半部分用排比将四个反问句联系在一起,从侧面表达自己对茶砖的思念之情。22.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直抒胸臆,亲切、直接,从味觉方面描写出再次与茶砖重逢时的那种思念和感动。23.示例:①将“我”和高原以及高原的战士紧紧联系在一起。②不仅缓解了“我”的高原反应,而且还是“我”无声的知己和朋友。③见证了“我”在高原度过的难忘的岁月,寄托着“我”对高原生活的热爱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思念之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苏科版数学同步练习七年级上册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课堂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北师大版

(湘教版)地理练习册七年级上册答案

七年级上册《夏感》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地理练习册七年级上册答案(湘教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2018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chuzhong/chuyi/17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