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一 > 初一地理期中上册复习资料

初一地理期中上册复习资料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初一地理期中上册复习资料

微信扫码分享

#初一# 导语】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经验。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本篇文章是金笔头网为您整理的《初一地理期中上册复习资料》,供大家借鉴。



  

1.初一地理期中上册复习资料

  1、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擦分析,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2、中国东西大约是5000千米,南北大约是5500千米;北京的经纬度是北纬40度,东经116度。

  中国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排前三位的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

  3、180度经线无东西之分,无“W”、“E”。

  4、经纬网定位:先纬度,后经度。指向标一般指北方。

  5、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地图册P17)。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由于中国板块和印度板块相互碰撞,岩层急剧隆起,沧海消失,形成了今日的喜马拉雅山脉。随着板块的不断运动,喜玛拉雅山脉还在继续升高。

  6、坡度相同的地方,等高线间距相等。

  7、地图种类:城市图、地形图、公路交通地图、世界政治地图

  8、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9、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四节变化明显,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10、读图: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2.初一地理期中上册复习资料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3、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4、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5、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6、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7、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8、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9、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10、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1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15、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6、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17、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和P30图2。7)(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的大洲。

  18、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9、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20、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3、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地震带上。

  

3.初一地理期中上册复习资料

  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个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气温的测定:一日4次(8时、14时、20时、2时);日均温(除以4),年均温的计算。

  3、气温日(年)变化: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4、一天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7月气温,1月份气温最低,海洋8月气温,2月最低。南半球反之。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气温

  6、气温曲线图读取:①读出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②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③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④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7、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步。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数值越大,气温越高;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为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减少

  8、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海陆因素: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同纬度,海拨高、气温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度。

  

4.初一地理期中上册复习资料

  1.五种地形特征

  平原:地面起伏小,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高原:地面起伏小,坦荡,海拔较高,边缘陡峻;的高原:巴西高原,的高原:青藏高原;

  山地:地面崎岖,海拔高,大于500米,坡度陡沟谷深;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两大山脉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丘陵:地面崎岖,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坡度较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且较平坦,盆地:刚果盆地。

  

5.初一地理期中上册复习资料

  1、东西半球包括的大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北美洲;

  2、南北半球包括的大洲:

  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

  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的是: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4、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纬度的洲:南极洲

  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即跨东西又跨南北的大州:亚洲、大洋洲

  5、临三大洋的大洲:

  亚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

  欧洲临两个大洋:北冰洋、大西洋

  北冰洋临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初一地理期中上册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暑假作业初一地理答案2016

苏科版初一地理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一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2015初一地理暑期作业答案

初一地理暑期作业参考答案湘教版

初一地理暑假作业答案苏教版

2013暑假作业答案初一地理参考

初一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初一地理暑假作业答案

2014年初一地理下册期末复习试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一地理期中上册复习资料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chuzhong/chuyi/17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