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一 > (2017)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2017)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17)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微信扫码分享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这道题目的设计目的是要求同学们能够读懂课文,学会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要初步了解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骤。)
1."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写"我"在百草园的经历;第二部分写"我"在三味书屋里学习的情景。
2.(本题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平常说话也好,写文章也好,在讲完一个内容转入另外一个内容的时候,不能过于突然,中间有过渡的成分,这样文章才显得自然。其实,老师们上课的时候,同样很讲究过渡。同学们注意留心一下,这样有利于大家掌握好听课的节奏。)
从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巳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3.(本题主要是帮助同学们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由于课文内容复杂,大家可能难以理解得很深刻。不过,只要有所理解,只要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言之有物,言之成理,也就有了进步。)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老师都会给予适当肯定。
第一种说法,从文章的整体上看,写百草园的部分充分写出了童年时代的自由与无拘无束。"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百草园的动植物是那么地吸引童年时代的"我"!此外,在百草园里,还有许多乐趣:首先是神秘的传说,其次是激动人心的捕鸟的游戏和趣味相投的小伙伴闰土......所以说,百草园带给"我"的是自由与快乐,百草园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可是,"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我"尽管怎么也想不清楚的原因,仍不得不与可爱的百草园告别。"我"十分的留恋,然而却毫无办法。于是,只得面对严肃的先生,只得去念自己完全不懂的古文......这些和百草园又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
此外,鲁迅先生不止一次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和脱离儿童的实际,就在本文中,也写出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所以,第一种说法有它可取的地方。
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主要的区别在于对作者写作目的看法的不同。
其实,就鲁迅先生《朝花夕拾》里面的文章来看,主要还是怀念以前的生活。就这篇文章来说,即使是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鲁迅先生也不是一味地把三味书屋写得毫无乐趣可言。至少,他对自己童年时代私塾的老师寿镜吾先生是非常敬重的。因此,第二种说法更合理。 不过,现在有不少研究鲁迅的专家认为,这篇文章根本就没有批判私塾教育的成分,鲁迅先
生对寿镜吾老先生的态度是非常尊敬的。先生虽然没有回答"怪哉"是什么,但是他对于犯错的学生,也不是真正的处罚,而是对他们很随和。而且在三味书屋部分里同样写到了不少乐趣,比方说孩子们可以偷偷地跑到后面的园子里玩耍。
因此,第三种说法更加符合人文主义的色彩。
成长的道路上,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应该是充满欢笑的。
二、(设计这道题目的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参考上下文猜测词语、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重点。读书的一个有效的办法便是抓住关键字眼。)
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强调的重点是后面的内容。"单是......就有无限的趣味"这些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采用这个句式的好处是可以使行文更为简洁,描写的景物更加集中。同时,它也给人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短短的泥墙根就有无限乐趣,那整个百草园不就成了儿童的乐园吗? 仿写示例:
不必说明媚妍丽的漓江,惟妙惟肖的象鼻山,变幻莫测的银子岩,丰姿绰约的大榕树;也不必说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流光溢彩的两江四湖。单是满城的桂花飘香,就值得您到桂林来游览一番了。
2.从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可以推断出"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送到私塾。
此外,模拟小孩子的语气来写,而且又是采用第一人称,更加显得亲切自然。
三、(本题是从课内延伸向课外的练习,要引导学生在体会这段话准确使用动词的基础上,学着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一个游戏。可以用题目中提出的那些游戏,也可以自行选择游戏。)
课本上的这段话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简明而又准确地把捕鸟这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交代清楚了。我们自己在模仿的时候,也要好好地体会才行。
仿写示例:
只见某某同学举起右手,和同伴打了一个手势,然后就接过篮球,迈开大步,闪过两个防守队员,冲向篮板前面。起跳,篮球从他的手中飞出,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球进了。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我"从衣襟上别着的夹竹桃引起了回忆,这回忆中有欢乐也有泪水,有成长的喜悦也有挥之不去的忧伤。设计这道题目的目的在于帮助同学们熟悉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因为本文对往事的回忆,既可以说是由眼前所见到的点点滴滴的事情引起的,也可以说是由爸爸的话引起的。)
1.回忆起爸爸叫"我"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我"硬着头皮做完了这件事情,感觉又闯过了一关,自己又长大了一些。
2."我"听了这句话很不舒服,因为"我"想到了爸爸惩罚"我"赖床不起的往事。
爸爸用鸡毛掸子打了"我"一顿之后,又给"我"送来了花夹袄和两个铜板,这使"我"明白爸爸的爱是很深的也是很含蓄的。
3.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我"生气地责备妹妹们。当得知爸爸的死讯时,"我"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对"我"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我"把毕业文凭放好,马上'就准备去医院。这时"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阅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要仔细赏析精彩的片段,用心揣摩其中的深意和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1."我"很懒惰。那天下雨,"我"又起床晚了,就准备不去学校,因为"我"不愿意面对同学们投采的异样的眼光。于是"我"索性就赖在床上不起来。"我"准备逃学的举动激怒了爸爸,他拿起鸡毛掸子狠狠地教训了"我"。
爸爸的态度: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他绝对不能容忍他的女儿逃学。他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他在惩罚"我"的时候几乎没有和"我"商量,责斥"我"的语言也越来越短,直至动用武力。
爸爸对我的情感:"我"到学校以后穿少了衣服,又没有带零花钱。爸爸亲自送过来。可见他表面的严厉中又蕴涵有无限的关爱,他十分关心"我"的冷暖和苦乐。 对我成长的影响: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从此,"我"都是到校最早的学生之一,也是最为勤奋的学生之一。"我"终于在小学毕业的时候能够有机会代表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2.就在老高和"我"讲话的那一刹那,"我"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镇定与安静。"我"看了一眼弟弟妹妹,意识到自己是的孩子,这时,"我"感受到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于是"我"匆匆放好自己的证书,匆匆赶往医院。
其实,就在毕业典礼上,尽管"我"也感觉长大了,尽管别人也一再地提醒"我":你长大了。可是,当时"我"还没有真正长大,因为"我"希望老师们要永远拿我们当孩子。
三、(此题紧紧围绕单元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体会成长的过程。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地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才情和思想。)
参考发言:
我盼望快快地长大,长大了就可以自己决定干什么事情,而不是总要听从爸爸妈妈的教训;我盼望快快地长大,长大了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不用每天为了考试而担心...... 然而,我又害怕真正地成为大人。大人太累了,他们既要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承担数不清的责任;大人总是要板着脸来教训孩子,大人总是不能真正地和我们沟通......
3 丑小鸭
一、(设计此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丑小鸭遭到的歧视与打击有:
1.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因为他体积太庞大,太特别,所以在鸭群和鸡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后来发展到大家都要赶走他,连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欢迎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
2.他被迫独自流浪到一块沼泽地,去讨好那些野鸭们,但野鸭也不喜欢他。
3.好不容易有两只刚刚孵出的公雁向他发出邀请,让他和大雁一起飞翔,这时丑小鸭的生活即将有转机,然而,公雁被猎人射杀,他自己也差点被猎人打死。
4.在黑夜里,他顶着狂风跑到一个农舍。但因为他不能生蛋,发不出咪咪的叫声和进不出火花,又被母鸡和雄猫赶走。后来,丑小鸭还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被冻死。
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丑小鸭的想法是正确的。
看来,我们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最关键的是不能丧失自己的信心。假如连自己都不相信,谁又能看得起你呢?
二、(此题旨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精华,培养理解能力。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语句和关键的词语进行领悟,这样有助于理解整篇文章。)
1.丑小鸭之所以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是因为他心中有着美丽的梦想:向往美好,不懈追求,自己也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在挫折面前,自己心中不灭的理想就像是茫茫深夜里一盏明亮的灯,它既可以指引自己前进的道路,又可以帮助自己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来直面惨淡的现实。
2.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朝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始终要相信"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所以说,英雄不怕出身低贱,怕的就是缺乏对未来的向往,缺乏对自己前途的规划,自甘平庸。
3.丑小鸭感到难为情,一方面是因为突然有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辞,对于听惯了歧视性语句和饱受磨难的他来说,一下子还不能接受;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仍然是卑微、无力和渺小的,只有他自己清楚,他还是原来的他,只是环境不一样了。
"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这一句话其实也就是安徒生自己的写照,他要勉励自己,在成功面前,千万不能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停止前进的步伐。
三、(本题旨在从课文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1.安徒生简介:安徒生于1805年,出生于丹麦欧登塞的一户贫苦鞋匠家中,幼年丧父,饱尝生活的艰辛。14岁时,安徒生孤身一人来到哥本哈根皇家舞蹈学院学艺,梦想成为芭蕾舞蹈家,此后又想成为歌剧演员,但因他貌丑,声音也不十分动听,所以再度尝到了美梦破碎的苦涩。不过他还算有运气,在一些艺术家的帮助下,他终于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安徒生从17岁起就决心献身文艺创作,写过剧本、散文,也写过诗歌,他写的一部名叫《即兴诗人》的长篇小说还曾名噪一时。安徒生20岁后遍游欧洲大陆,遍交文友,但是直到30岁时才发表第一篇童话作品,此后写了24本童话集,共168篇童话和故事,包括《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及《美人鱼》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2.略。这篇文章可以重在谈论自己是如何在丑小鸭精神的鼓励下,如何克服眼前的困难的。
3.这道题目要求大家联系现实生活来谈。《丑小鸭》尽管是100多年前丹麦的作家所写,但是今天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那就是:我们要像丑小鸭一样抱着对前途无比的自信,要像丑小鸭一样敢于直面生活中的挫折,要像丑小鸭一样始终不停止对美与爱的追求。
4 诗两首
一、(本题旨在通过讨论,使大家喜欢这类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并对人生起到积极的影响。)
哲理诗的特点是:一般都很短小,诗歌不靠艺术形象来打动读者,而是靠诗歌深刻的内涵来吸引读者。这种诗歌表面上不容易看懂,但是仔细琢磨,就会体会到它内在的美。
这是一道主观题,回答喜欢或不喜欢都可以,不要求有统一答案。
示例:
我喜欢这类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
短小精悍的诗歌总是惹人喜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是这样一首简短而精致的诗歌。它只有两节,在这两节里面却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使是遇到困难,也一定要乐观地对待。
亲切动人的诗歌总是惹人喜爱。这首诗歌没有教训的口气,没有古板的说教,有的只是面对面一样的谈心,让人很容易接受作者的看法。
积极进取的诗歌总是惹人喜爱。诗歌洋溢着豪迈的情怀,诗歌始终给人以希望。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二、(本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提高欣赏新诗的水平。)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三、略。(积累,积累,再积累。等你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时,就会突然发现,以前令你茫然失措的语文,现在竟然融会贯通了。因此,千万不能忽视背诵。)
5 伤仲永
一、(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观点。)
1.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这一段采用的是详写,突出体现方仲永的才能的确是"受之天也"。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因为方仲永天资非凡而"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但这不是仲永自身造成的,不能怪仲永,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他贪财短视的父亲造成的。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结尾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并引发天赋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慨。这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
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两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这里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点启示:假如你的天资很好,学习的时候接受能力很强,但是,如果你忽视后天的努力,不认真学习,那么,即使有很好的学习条件,也会因为自身的懈怠而渐渐使自己的才气消失。反之,就算你接受能力没有那么好,但你能够以后天的努力来弥补的话,那么,天道酬勤,总有一天你会有丰硕的回报。
其实,就先天的智力来说,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是相差无几的。心理学专家早就指出,类似于方仲永这样的天才,还不到千分之一的比例。反之,天生就是傻瓜的也不到千分之一的比例。大部分的同学都是中间水平。所以,如果我们一时成绩不好,不应该怀疑自己的能力,要反思的应该是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二、(这是一道诵读训练题,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句中停顿的诵读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理解句意的能力。 以前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如果不知道如何断句的话,那么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了。 考试时经常有这种题目,要求你分辨出所给的选项中哪些是对的或错的。一般说来,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是以意思来区分的。一个词语内部不能断开,比如"父母、收族";一个句子成分内部不能断开,比方说,"邑人/奇之","邑人"充当主语,中间不能读断了。)
三、(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法特殊的("奇""宾客"利"),一种是文言常用虚词"于"。)
1.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这里的特殊用法叫作"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或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一种主观认识,即主观上认为宾语所指代的事物怎么样。下句的"利"也是这种用法。
此外,我们经常说到的"不耻下问"的"耻"字也是这样,它可解释为"以......为耻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17)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