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一 > 七年级下配套练习册语文答案

七年级下配套练习册语文答案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七年级下配套练习册语文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P3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14.春季: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夏季: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秋季: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
.15.(1)用苇叶、柳条可以做成"乐器"吹奏;(2)假日苇塘边劳动的快乐;(3)神秘的"呱呱迪"的叫声和它的窝;(4)有可供解馋的野草;(5)从苇塘花花草草的变化中欣赏自然之乐。(答出任意4点即可)
16.挑逗、招惹的意思。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状。
17. A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之强。
18.要寻找苇塘,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消失在了高高低低的屋舍下了;表达了因苇塘的消失而产生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启示:围绕"自然之乐"或"童心"谈均可
P7 母亲的诗
10.母亲鼓励“我”克服困难去上学;母亲鼓励“我”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努力去创造成功。
11.第一件事:母亲教育“我”用欣赏眼光的去看待困难。第二件事:母亲教育“我”正确对待眼前的困难,把困难看成机遇。
12.母亲随口说出的话语言朴实,却给我极大的教育和鼓励,因而在我看来,母亲的话就像诗一般优美,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13.(1).采用倒叙的方式,既揭示了我在母亲的教育下成才的的主题,又引人入胜。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大致相同的结构方式,这种循环往复的方式,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印象,产生了诗一般的意境。
(2).从小事写出母亲的大爱,将平凡化为奇妙,从小学时期到步入社会,母亲给了“我”无数的人生启迪。
14.略
15.例:读书把知识的门推开了,知识把真理的门推开了,真理把道德的门推开了,道德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温和的春天把炎热夏天的门推开了,炎热的夏天把清爽宜人秋天的门推开了,清爽宜人的秋天把寒冷刺骨冬天的门推开了,寒冷刺骨的冬天把来年好收成的门推开了。
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勤劳把富裕的门推开了,真诚把爱的门推开了,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P12 上帝没有看轻卑微
15.1~4是一层,5~6是一层。前一段是叙事,后一段是议论。
16.更能体现出两位名人的卑微,有利于中心的表达。
17.具体指向布拉格,梵高和安徒生一类的出身卑微但有着很大成就的人 。
18.不应该因自己地位的低下而放弃儿时的梦想,更不应该因为被人歧视而消沉,为不被人赏识而苦恼。
19.苦难是一所大学,几乎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从这个大学毕业的。
P17 父亲送我一幅画
13、(1)rú (2)luán (3)jiù (4)gū
14、离别之苦。
15、人生的驿站。第一个站台是指人生的起点,第二个是指人生的不同阶段的目标,或目的地!
16、不矛盾,父亲的话是从把握命运,做生活的强者来说的;而后边却是从亲情的角度说的。
17、靠自己的拼搏去掌握自己的命运。
18、是有关离别的语句即可。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P22 只管向前奔跑
8:聘 骋
9、不好。“只管向前奔跑”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中心,”金牌“则没有这种效果
L0、“三十二岁”“不仅”表现他作为运动员年纪偏大,但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弟一个蝉联”说明他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强调了贝基拉面对困难,勇敢跨越,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l 1、他羡慕那些运动员能有机会参加训练,又为自己拿不出训练费,买不起跑鞋不能参加训练,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难过。
12、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中心。
13、一是靠自己勇敢,不放弃梦想而努力训练。二是遇到一个给他希望和鼓励的教练。
14、略,(一种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精神)
P27 烧炭工和绅士
12.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儿子道歉。
13.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皱皱眉头”包含了多层意思:既为自己的儿子侮辱同学感到意外、吃惊,也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儿子感 到羞愧,同时还为如何妥善处理此事而担忧。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用力”一词一方面写出了烧炭工为绅士教子有方而感动;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没有贫贱观念、平等 待人的绅士的崇敬之情。
14.示例一: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你知错能改.真是一个好孩子,我很喜欢你。 示例二;我真为你的勇敢高兴,更为你的爸爸感动。孩子,委屈你了!
15.他是一位严于教子、有错必纠、平等待人、尊重弱势群体的绅士。
16.这一课告诉学生;不能仗势欺人、嫌贫爱富;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并主动道歉;从人格上说.人人都是 平等的。
P39 天安门前看升旗
4、“淡漠”、“冷静”
5、为自己的祖国激动、自豪,感到一种责任
6、不行。因为有了“似乎”一词,我后面的思想变化才合理。
7、这两个词一方面写出了人们观看升旗的热情高、来得早,另一方面写出了“我”对呼应者多,人来得早感到出乎意料和吃惊。
8、潇洒、英武、矫健。
9、升旗的仪式时间虽短,但观众却想了很多
10、位卑未敢忘忧国
P41 忆冼星海 11、 答案示例: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
12、答案示例:
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13、 答案示例一: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描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答案示例二:
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民族交响乐》的创意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七年级下配套练习册语文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