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一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练习册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练习册答案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练习册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
1.B 2.C 3.D 4.C 5.B.6 .D 7.C 8.A 9.B 10.A 11.√ 12.× 13.√ 14.√
15.(1)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2)历史作用: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现实作用:有利于南水北调。
16、(1)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2)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三征高丽。
17、(1)全国的水上粮食运输就依靠这条水渠。 (2)运输。 (3)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第二课时“贞观之治”
1. A 2. A 3 .C 4.D 5.D 6.C 7.C 8.D 9、√ 10.√ 1l、× 12、×
13.(1)唐太宗,“贞观之治”。 (2)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3)唐太亲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值得我们借鉴;执政者采取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14、(1)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了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第3课时“开元盛世”
1 .A 2 .D 3 .A 4.C 5.D 6.B 7.√ 8.× 9.√ 10.√
11、(1)唐玄宗 (2)唐玄宗统治唐玄宗统治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由于他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时代,但是在其后期统治中由于用人不贤贪图享受,导致了安史之乱,国家由此衰落。
12、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史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治世——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 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
1 、B 2 、B 3 、C 4、D 5、C 6、√ 7、× 8、× 9、√
(1)采用科举制度后,天下读书人都想通过考科举的方式博取功名,所以他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制度的推行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把选拔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2)略。
(3)好。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时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 .B 2 .A 3 .A 4.D 5.A 6.C 7.D 8.√ 9.× 10.× 11.√
12(1)吐蕃(2)唐太宗,天可汗,(3)略。
13、(1)西汉政府派张骞出使西域。东汉征服派班超出使西域。蜀国丞相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唐朝政府实行和亲政策,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2)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减少战乱,加速民族融合,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1、C 2、B 3、A 4、B 5、A 6、D
7、D 8、√ 9、√ 10、× 11、×
12、(1) 弘扬唐朝文化,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或兼收并蓄)。(符合题意即可) (2)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主要的交通线是西北的陆路和东南沿海的海路。 (3)加强了唐朝与海外
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唐朝的影响。启示: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符合题意即可)
13、(1)文字: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制度: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服饰、节日、习俗等社会生活上至今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为实现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精神等。(3)不忘中日友好的历史,铭记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巨大创伤;两国中学生都应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文化、学术、环保、科技、媒体、影视、旅游等领域展开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为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增进中日友谊,共创美好未来而奋斗。
第7课时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1.C 2.D 3.B 4.C 5.B 6.B 7.D 8.C 9.A 10.D 11√ 12√ 13× 14、√
15、(1)唐朝的都城长安。 (2)长安城宏伟富丽,布局整齐(街道整齐,树木成行),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越窑的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的白瓷:类雪、类银。(只要答对两件即可)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1.C 2.B 3.B 4.C 5.B 6.A
7.C
第9课时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B 2.A 3.B 4.C 5.D 6.B 7.D 8.A 9√ 10× 1I× 12√
族名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契丹 辽 10世纪初 阿保机 上京
党项 西夏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
女真 金 12世纪初 阿骨打 会宁(中都)
第10课时经济重心的南移
1.D 2.C 3.C 4.D 5.C 6.B 7.A 8.D 9.√ 10.√ 1l.× 12.√
1.C 2.C 3.B 4.C 5.B 6.C 7.D 8.C 9.D 10.D
11、(1)衣:北宋初年,崇尚节俭,到后来,统治者的衣饰华丽。妇女缠足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食:东京城里的食品有200多种,夜市小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北宋的肉食以羊肉为多,临安城内外的鱼店不下200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住: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简陋,城市平民的住房多为长方形,贵族官僚宅第相当宏丽,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行: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很普遍,士大夫一般乘驴、骡。旅店业很兴旺:邸店很多。 (2)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奠定了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基础
第12课时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A 2.D 3. B 4.C 5.D 6.D 7.B 8.C 9.D 10.D 11√ 12× 13√ 14×
15、(1)元朝。依据:元朝开始有行省制度。从元朝开始,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受宣政院管辖。大都为元朝都城。元朝统一全国,疆域空前辽阔。(不必全部答出,能说明问题即可) (2)蒙古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统一全国。(3)统一全国,疆域比历任何朝代都辽阔。设立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
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开凿运河,开辟海运,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
16、(1)张骞。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藏族,宣政院。 (4)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第13课时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1.A 2.B 3.D 4.C 5.C 6.C 7.C 8.B 9√ 10√ 11√ 12、×
13、(1)战国时期,司南、罗盘针。 (2)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
靠指南针辨其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 (3)阿拉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的海船往来贸易,也学会使用指南针。他们又把指南针传入欧洲。 第14课时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B 2.C 3.B 4.B 5.D 6.B 7.B 8.C 9.C 10.B
11、(1)武则天(2)文成公主(3)李清照
12、(1)苏轼。
(2)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
(3)北宋的文学家、书法家。
第15课时明朝君权的加强
1.A 2.A 3.D 4.D 5.D 6.D 7.A 8.B 9.A 10.A
11、(1)隋朝;明朝。 (2)八股取士使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12、(1)明朝,明太祖。 (2)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 (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13、(1)秦朝:推行郡县制。 西汉: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答“颁布推恩令”也可)
元朝:创建行省制度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2) C
第16课时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C 2.C 3.D 4.A 5.C 6.D 7.C 8.C 9.C 10.C 11 × 12√ 13× 14×
15、(1)把文莱以西的地方叫“西洋”,目的是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2)茶、丝织品、瓷器等;困难有波涛汹涌的大海威胁,各地语言、习俗的不同等,我会帮他运用天文地理知识躲避大海的威胁,出发前先查阅资料,了解各地的习俗,在当地寻找翻译等。(符合题意即可)(3)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郑和的优秀品质等。
第17课时君主集权的强化
1.A 2.B 3.B 4.A 5.C 6.D 7.D 8.B 9.C 10.C
11、(1)皇帝的侍卫亲军,兼管对臣民监视、侦查。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2)清朝。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 (3)君主集权不断加强。
12、(1)*。 (2)目的:从思想上控制人民,加强君主专制。相同的有: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 (3)后果:清朝的*,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18课时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B 2.A 3.A 4.B 5.B 6.B 7.D 8.B 9.B 10.A 11√ 12√ 13√
14、(1)浙江台州,戚家军。 (2)台湾,台湾府。 (3)康熙帝,1689年。
第19课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A 2.C 3.C 4.A 5.A 6.A 7.D 8.B
9、①雅克萨②尼布楚条约③郑成功④台湾府⑤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任答一个即可) ⑥驻藏大臣⑦大小和卓⑧伊犁将军
10、(1)松赞干布或尺带珠丹。 (2)患难相恤,暴掠不作。(3)宣政院。(4)顺治帝、康熙帝先后册封达赖、班禅;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乾隆帝确立“金瓶掣签”制度。(5)唐朝时的汉藏交往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了西藏的开发。 (6)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取
得了巨大的社会进步。
(7)汉藏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汉藏交往和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第20课时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B 2.A 3.C 4.B 5.A 6.C 7.B 8.D 9× 10√ 11√ 12 ×
13、(1)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或答“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2)闭关锁国;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3)提示: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如: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世界当中去,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
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如:今天的开放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国要始终坚持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不拘泥于本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第21课时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1.B 2.A 3.A 4.C 5.D 6.A 7.D 8.D 9.C 10. C 11× 12√
人物 时代 主要成就
扁鹊 春秋战国之际 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华佗 汉代 发明“麻沸散”;编成“五禽戏”
张仲景 汉代 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称为“医圣”
孙思邈 唐代 著有《千金方》一书,被后世称为“药王”
李时珍 明代 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第22课时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1.D 2.B 3.A 4.C 5.B 6.D
7、(1)孔子春秋(2)造纸术(3)红楼梦
8、(1)《红楼梦》。 (2)曹雪芹。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有重要地位。
期中测试题
1.A 2.C 3.D 4.D 5.B 6.C 7.D 8.A 9.D 10.D 11.C 12.D 13.B 14.A 15. ? 16× 17× 18√ 19√ 20×
21、(1)A涿郡B余杭(2)C 永济渠D通济渠E邗沟F江南河 (3)不是。隋朝灭亡不能归咎于大运河,隋亡的真正原因是隋炀帝的*
22、(1)材料一:唐太宗,贞观之治;材料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材料三: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6分)
(2)重视农业发展;选拔贤才做官;社会经济繁荣,国力不断增强。
(6 分)
(3)繁荣与开放的时期。(3分)
23、(1)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4分)(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2分)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2分)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12分)
24、(1)丝绸之路(或汉朝对外交通图)。(1分)意义: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汉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2分) (2)①天竺,②新罗,③日本。(3分)史实:①天竺:玄奘西游“取
经”。②新罗: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政治制度、科举制,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音乐传人中国。
期末测试题
1.B 2.D 3.A 4.B 5.A 6.A 7.D 8.C 9.B 10.C 11.B 12.C 13.B 14.D 15.C 16× 17√ 18√ 19× 20√
21、(1)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或答:唐朝海陆对外交通均比较发达、唐朝对外交通从海陆均可通往西亚)。(2分)(2)唐朝政府比较开放、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繁盛时期、唐朝重视对西域的管理、重视民族关系、外国纷纷向唐朝学习等等。(4分) (3)①天津,②江苏太仓。(2分)
(4)大大方便了南粮北调(或答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业繁荣)。(2分)
22、(1)唐朝成为中国历史12“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2分) (2)闭关锁国(2分);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2分)
(3)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清政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4)对外开放,国运昌;政策封闭,国运衰。(2分)国家谋求发展和强盛、要善于学习别国的文明成果;建立开放的对外关系,不能故步自封。(1分)
23、(1)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4分) (2)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与外国的交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清朝实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4分) (3)闭关导致落后,开放促进进步。(2分)
24、(1)意义:如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一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或我们应当自觉从历史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当警惕并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坚决抗击外来侵略等等(言之成理,即可给分)。(2分) (2)史实说明:①戚继光平息倭患,维护了国家主权;②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③台湾的归顺和加强管理,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④康熙帝时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使中俄双方能平等协商,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⑤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维护了西北边疆的稳定。(8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练习册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