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

【#高二# 导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金笔头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常用方法——样方法

  (1)步骤: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计数记录表→实地计数记录→计算种群密度

  (2)原则: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2、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捉法

  (1)主要方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原来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重捕。

  (2)计算公式:标记总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群内个体总数)

  (3)操作注意事项: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③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等的影响。

  ④标记不能过分醒目,以防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⑤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会消失。

2.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_)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2)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3)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类囊体在基粒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2、光合作用的过程:(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3.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5、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6、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7、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8、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1、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有的DN_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_段就不是基因。每个DNA分子有很多个基因。每个基因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不同是由于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基因控制性状就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DNA的遗传信息又是通过RNA来传递的。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RNA与DNA的区别有两点:

  ①碱基有一个不同:RNA是尿嘧啶,DNA则为胸腺嘧啶。

  ②五碳糖不同:RNA是核糖,DNA是脱氧核糖,这样一来组成RNA的基本单位就是核糖核苷酸;DNA则为脱氧核苷酸。

  3、转录:

  (1)场所:细胞核中。

  (2)信息传递方向:DNA→信使RNA。

  (3)转录的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以DNA特定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特定的配对方式:

  4、翻译:

  (1)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信使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

  (2)信息传递方向:信使RNA→一定结构的蛋白质。

  5、信使RNA的遗传信息即碱基排列顺序是由DNA决定的;转运RNA携带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谷氨酸)能在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哪一个位置上是由信使RNA决定的,归根结底是由DNA的特定片段(基因)决定的。

  6、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是由信使RNA为模板,每三个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合成的。公式: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信使RNA的碱基数目:氨基酸个数=6:3:1;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的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7、一种氨基酸可以只有一个密码子,也可以有数个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

  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①一些基因就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

  ②一些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5.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⑴、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

  ①、不同人的体温不同

  ②、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③、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

  ④、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

  2—4时较低,14—20时(差幅不超过1OC)

  ⑵、变化原因:新陈代谢

  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

  ⑴、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

  ⑵、细胞代谢正常进行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高二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2016高二年级化学暑假作业试题

高二年级议论文范文800字10篇

2015年高二年级政治寒假作业答案

高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高二年级物理暑假作业练习答案解析

高二年级感恩老师的教师节作文600字

高二年级必修一数学知识点

高二年级物理静电场知识点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er/18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