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复习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复习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复习

微信扫码分享

【#高二# 导语】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的主动选择。金笔头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复习》,助你金榜题名!

1.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复习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XX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XX。在减数XX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XX两次。减数XX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XX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XX。

  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XX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XX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3、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5、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6、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7、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19、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0、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2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24、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25、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26、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7、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8、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9、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0、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31、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还有些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

  32、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33、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4、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5、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不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36、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例:雄蜂)。

  37、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38、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9、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但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常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

  40、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41、遗传病监测(如: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遗传病产生和发展。

  42、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在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43、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XX、硫酸二乙酯)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提高突变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盲目性。

  44、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在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4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前提)、生存斗争(手段或动力)、遗传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46、进化理论的发展:从性状水平到基因水平;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到以种群为单位。

  47、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48、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49、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50、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5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57、注意遗传系谱图的中显隐性的判断方法: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58、如果是隐性病,而有父正女病,则可判断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果是显性病,而有父病女正,则可判断此病为常染色体遗传。

  59、可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而造成的变异,不一定能够遗传给下代(注意和遗传给下一代的变异相区别)

  60、三代以内的近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三代和向下推三代的同源而生的亲属。其中直系亲属是指自己和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的为旁系,注意亲兄弟姐妹也为旁系。

2.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复习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3.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复习


  一、相关概念

  1、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家族系谱图: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深色表示患者,以罗马数字(如I、Ⅱ等)代表世代,以阿拉伯数字(如1、2等)表示个体。

  二、X染色体隐性遗传

  1、人类红绿色盲

  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携带者)

  2、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①、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

  ③、具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母病子必病)

  三、X染色体显性遗传

  1、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

  2、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①、人群中发病人数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③、具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父病女必病)

  四、Y染色体遗传

  1、人类毛耳现象

  2、Y染色体遗传的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五、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1、先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①、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②、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

  2、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已知隐性遗传

  父正女病——常、隐性遗传母病儿正——常、隐性遗传

  ②、已知显性遗传

  父病女正——常、显性遗传母正儿病——常、显性遗传

  3、不能确定的判断:

  ①、代代之间具有连续性——可能为显性遗传

  ②、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各占1/2——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

  ③、患者有明显性别差异

  i、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

  ii、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

  iii、男性全患病,女性全不患病——可能为伴Y遗传

4.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复习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

  ①解旋

  ②配对

  ③连接

  ④释放

  (3)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4、密码子

  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起始密码:AUG、GUG(64个)

  终止密码:UAA、UAG、UGA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5.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复习


  一、相关概念: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C-COOH

  |

  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复习相关文章:

高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设计

高二年级暑假趣事周记300字:暑假里的一件有趣事

高二年级地理第三章知识点

高二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

高二年级上学期数学重点知识点

700字高二年级的议论文选集:时间都去哪了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年级政治必修三常考知识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复习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er/186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