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

【#高二# 导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金笔头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1.时间、时刻、时段、时区、区时和地方时:时间即时段又叫时间间隔,指时间的久暂,通常是用开始和终了的时刻来表示;时刻是指时间的迟早即时段图像中的某一点,时刻因适用经度的不同分地方时和标准时(区时);地方时是地球自转的效应,为克服其在使用中的诸多不便,人类建立了时区和区时的概念,前者指空间,后者指时刻。

  2.断流、季节河和时令河:断流是河流缺水最明显的标志,有自然原因如塔里木河一二月份断流,也有人为原因如黄河从断流到续流;季节性积水的河流叫季节河,也叫时令河。好比时令病就是指一定季节流行的病。

  3.理论时区和现实时区:某一种标准时适用的地区范围叫时区,分理论时区和现实时区,理论时区是按经度把全球分成24区,每区跨经度15度,各区中央经线都是15的整倍数分别为各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每一个时区的空间范围很严格;现实时区指某标准时适用的范围突破了理论时区的局限,如中国统一使用东八区的区时。

  4.径流、径流量和流量:径流指大气降水除去损耗后沿地面或地下运动的水流,按径流途径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按形成的水源条件可分为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有年径流量、月径流量、日径流量等;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流体积,单位为每秒立方米,是反映径流资源和江湖水库水量变化的基本指标。

  5.降水、降雨和降水量: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主要有雨、雪、冰雹等,其中的雨水部分叫降雨;降水量指一定时段内,降入到平地上未经渗漏、蒸发、流失的降水所积成的水层深度(固态降水折合成液态水计算)单位为毫米。

  6.阵风、盛行风和焚风:阵风指短时间内风向变动不定,风速强弱变化剧烈的风;盛行风即某一时期广泛流行某一种风向的风如季风,也叫主导风;焚风指沿山坡向下吹的热而干的风,空气比较干燥,受其影响易发生森林火灾。

  7.冲积平原、三角洲和冲积扇:冲积平原指河流携带泥沙进入低平地区堆积而成的平原;由三角洲发展而成的平原叫三角洲平原,常位于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地区;山地河流出口处的扇形堆积地貌为冲积扇。

  8.地形、地势和地质构造:地形指地表形态,一般看作地貌的同义词,表现为五种不同的地形种类;地势为地表起伏大势,如我国地势大致西高东低;地质构造指地壳及组成它的地质体(岩层、岩体)的空间展布和形态特征,如褶皱、断层。

  9.汛期和凌讯:汛期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川积雪融化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现象,因发生时期及原因不同,可分为春汛、伏讯、秋讯、凌讯等。凌讯比较特殊,一般出现在化冻期,河道里的冰凌对水流的阻力作用而引起的涨水现象,常发生在温带从纬度较低流向较高的河段上。

  10.阴历、阳历和阴阳历:阴历是根据朔望月的长度安排历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阳历根据回归年的长度安排历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原则上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均历月为回归年的十二分之一,其季节含义较明显;阴阳历其性质介于阴历和阳历之间,我国的农历(夏历)是一种阴阳历。

2.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1、向东增加的是东经,向西增加的是西经。

  2、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

  3、根据经纬网判方向,先看纬线南北方,在在劣弧范围内看地球自转方向。

  4、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是6:00,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是18:00。

  5、太阳直射经线是12:00所在经线。

  6、上午等于下午,丄半夜等于下半夜,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7、极昼和极夜出现和消失的时间以6月22日或12月22日对称。

  8、太阳直射X,则(90-X.)~90.出现极昼或极夜。

  9、黄赤交角的度数就是北半球热带的度数,也就是回归线的度数,是北半球出现极昼或极夜的度数,也是北极圈度数的余角。

  10、今天范围:0:00经线—(向东)—180.。昨天范围:180.—0:00经线。

  1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从东北升,西北落:冬半年,从东南升,西南落;春秋分,正东升,正西落。

  12、赤道上永远6:00升,18:00落,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北半球昼>夜,越向北,昼越长。

  13、北极点或南极点的太阳高度一天中无变化,其值的大小就是太阳直射的纬度。

  14、如果某两点在太阳直射点同一方向,则这两点的纬度差=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差。

  15、南北回归线间某点的纬度=│夏至日高度-冬至日高度│÷2

  16、晨昏线与纬度相切点的纬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余角,此切点所在经线为12:00或0:00,此切点如果有极昼,则0:00日出,24:00日落。

  17、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晨昏线向西移,太阳直射点也向西移。

  18、大圆航线:经线圈、赤道、晨昏圈。同一半球两点的最短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19、东边地点总比西边地点早(时间上要加),也就是先看到日出(要在同一纬线上)。

  20、过180.时向东加一天,但钟点不变,向西减一天,钟点不变。

  21、国际标准时是指0.经线地方时。

  22、时区数=经度数÷15.(四舍五入)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23、正午太阳高度角=90度-(当地纬度+或-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用“+”时表示,当地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用“-”时表示,当地与太阳直射点位于不同一半球。

  24、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

  25、地图任意两点相对高度:(n-1)d

3.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能源的分类

  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

  (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

  (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

  (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4.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1)太阳辐射:

  ①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极地);

  ②是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2)下垫面: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3)大气环流:

  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②通过盛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季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季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

  ③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4)人类活动:

  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学特性,改变大气中水汽、CO2的含量,影响气候。如工业生产导致CO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5.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1、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根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气环流的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重要因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千米;

  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决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1、太阳直射点的决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22、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3、地球自转的地理好处昼夜更替不一样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24、本初子午线0°经线,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25、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透过陆地(实际)。

  26、东西方向的决定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27、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28、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

  29、南北纬的决定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0、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构成的空气环流。

6.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

  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

  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2023年高二级部工作计划 高二年级工作计划工作思路十篇(模板)

高二年级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政治文化生活

高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高二年级英语选择性必修二单词

2016地理高二年级暑假作业练习

高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年级历册教案模板

高二年级德育工作计划范文

2023年高二第一学期政治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 高二年级政治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人教版高二年级语文默写名句训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