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必修一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一总结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二历史必修一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

以下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历史必修一总结》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的分封制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了解宗法制和的分封制基本内容;
  宗法制和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采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分封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使王位在一家一姓中流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知道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知道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史实;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中央和地方的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特征:皇权至上。
  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汉朝郡国并行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元朝的行省制度等;
  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朝废宰相设内阁 。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在明清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英国发动。1840年6月——1842年8月。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发动,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根本原因:日本蓄谋侵略中国。1894年7月——1895年4月。黄海海战邓世昌牺牲,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内容; 割地、赔款、通商、开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了。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
  八国联军1900年6月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义和团运动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体现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概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日本制造了南京*、潘家峪惨案等罪行。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名族统一战线。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国名政府抗战初期组织了凇沪会战、台儿庄战役。
  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正式政权。北伐和西征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退位。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史实,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五四运动:原因: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导火线);经过:前期运动中心在北京,学生充当先锋。高呼口号。6月5日起运动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条件。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大内容:党的名称,领导机构,奋斗目标,中心工作。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国共合作形成。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对象三排军阀。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8月1日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1927年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10月到达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6年10月胜利结束。
  1946年6月内战爆发,中共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秋——1949年1月中共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迎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改变了世界政治结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顺利,是毛泽东思想的顺利。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的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作为统一战线存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权力机关。
  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民主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
  2、了解“文化*”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文化*”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民主政治中断。
  3、列举中国共产党xx届xx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xx届xx全会在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上的成就:确立了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形成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的确定
  4、概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国两制”的理论提出、含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海基会、海协会的成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有重大历史意义。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表现: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新中国成立时提出。对当时及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
  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述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4、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活动,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了解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了解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条件——城市国家。社会条件——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2、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了解雅典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
  《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内容广泛,条纹清晰。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罗马法稳固了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议会的权利超过了国王的权利。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西方民主制度的一种模式,为其他国家所效仿。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规定联邦政府的权力。规定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评价: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同:均体现了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异: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政府产生的方式不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内容: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②宰相主持内阁,由皇帝任命,任期由皇帝决定,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宪法还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体会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
  八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意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1871年3月28日成立。采取一系列革命措施。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917年3月爆发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将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1917年七月事件表明革命的和平过渡已成为不可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工农苏维埃政府建立,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947年提出的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冷战的表现马歇尔计划。1949年成立“北约”加剧了冷战的程度。1949年苏联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1955年“华约”成立。至此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二战后世界全面冷战、局部热战(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但是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20世纪6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赞同3| 评论 2011-11-3 12:48 Vr澈 | 一级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 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二历史必修一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