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

【#高二# 导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金笔头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

  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

  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N/N(A)

  2.物质的量n(mol)=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2.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水溶液

  1、水的电离

  H2OH++OH-

  水的离子积常数KW=[H+][OH-],25℃时,KW=1.0×10-14mol2·L-2。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KW增大。

  2、溶液的酸碱度

  室温下,中性溶液:[H+]=[OH-]=1.0×10-7mol·L-1,pH=7

  酸性溶液:[H+]>[OH-],[H+]>1.0×10-7mol·L-1,pH<7

  碱性溶液:[H+]<[OH-],[OH-]>1.0×10-7mol·L-1,pH>7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1)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2)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态存在,少部分以离子形态存在,存在电离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碱、水及极少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每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以CH3COOHCH3COO-+H+为例。

  加水、加冰醋酸,加碱、升温,使CH3COOH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加入CH3COONa固体,加入浓盐酸,降温使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2、盐类水解

  (1)水解实质

  盐溶于水后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的H+或O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从而打破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继续电离,称为盐类水解。

  (2)水解类型及规律

  ①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

  NH4Cl+H2ONH3·H2O+HCl

  ②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CH3COONa+H2OCH3COOH+NaOH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④弱酸弱碱盐双水解。

  Al2S3+6H2O=2Al(OH)3↓+3H2S↑

3.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 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 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 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XX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4.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硝 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