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考 > 202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漫游诗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生态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型,从原先治理、改造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人与自然共存互生的友好关系。这一变化正应和了存在论美学的审美观。中国生态美学研究者敏锐地发现了这两者的内在联系,重新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挖掘出生命生存的理论资源,并大胆吸收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来改造实践论美学。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本身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虽然强调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性,却绝不仅仅限于物质生产,同时包含着更为广阔的人的整体生存活动,是一种“具有浓郁生态审提意识的唯物实践观”。实践论美学却将其丰富的内涵削弱了,简化了生产与审美之间的复杂关系,将生产活动直接视为审美活动的原因,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裂、对立,这势必会滋生出人类中心主义意识,而不可能孕育出审美活动。审美只能发生于人与外物相交相洽相生相融的状态之中,而这种关系本身既吻合了后现代的生态整体观,又归属于存在论美学的审美现。因此,生态文明与审美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它们都要求人类以审美的态度平等、友好地看待自然,都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

中国生态美学据此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明确阐明自己的立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走向生态整体论,并倡导生态观、人文观和审美观三者的统一。倡导生态人文主义。生态人文主义得以成立的根据就是人的生态审美本性。人天生具有一种对自然生态亲和热爱并由此获得美好生存的愿望。这种生态人文主义正是新的生态审美观建设的哲学与理论依据。这种生态人文主义是对原有人文主义的批判和扬弃,它清洗了传统人文主义所隐含的人类中心主义,以生态整体观取代人类独尊的观念,以崭新的态度重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从而通向存在论审美观。在生态人文主义的视野中,人和自然万物都自有其价值,人只是自然整体中与其他存在物平等的存在,他参与到整个自然之中成为自然中的一员,与万物共存互生,相亲相融。这是一种应然的生态关系,是当代人应该具备的素养和态度,也为审美活动提供了基本条件。

(摘编自曾繁仁、马大康等人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有的实践论美学学者认为,自然为人类所控制改造、征服和利用,成为顺从人的自然,成为人的“非有机的躯体”,人成为掌握控制自然的主人。而中国生态美学完全脱离人类生存延续,所以是“无人美学”。

实际上,生态美学也重视人,只不过它所重视的不再是实践论美学中的那种历史、社会、文化,甚至作为“自然的主人”的人,而是一种存在于生态系统之中、具有生态自我的“生态存在”,即“生态人”。生态美学对于人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其思想原则上,即批判并超越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人文主义。简言之,生态美学着力彰显人的生态维度,其核心要又是用生态观来重塑现代人文观和审美观。

实践论美学一直高度重视人,明确提出“人类学本体论的哲学基本命题即是人的命运”,于是“‘人类如何可能’便成为第一课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特定环境中产生了极大影响,促进了实践论美学的广泛传播和高度认同。但是,当时所谓的“人”的哲学,其实正是“源自康德以来的人的哲学”,即现代主体性哲学意义上的人。这种意义上的人就是现代西方哲学上的“主体”,与之对应的世界则是有待人类去认识,乃至去征服的“客体”,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这样形成的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关系和征服关系。因此,这种意义上的“人”可以概括为:作为主体、处于世界对立面的认识者和征服者。

《美学四讲》特意以注释的方式,引用了实践论美学代表著作《批判哲学的批判》中的如下一段论述,足见对这段话的重视:“通过漫长历史的社会实践,自然人化了,人的目的对象化了。自然为人类所控制改造、征服和利用,成为顺从人的自然,成为人‘非有机的躯体’,人成为掌握控制自然的主人。”在这样的论断之中,人竟然成了“自然的主人”;而所谓的“美的本质”的根据,必然就是“自然的人化”,实践论美学由此带上了极其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思想及其美学非常值得反思。生态美学认为,孕育人类的母体是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只能是“自然之子”而永远不可能是“自然的主人”——这种观念正是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它不但不是“美的根源”,反而是“丑的根源”。

正是看到了现代人文主义这种极度膨胀的人学思想,生态美学努力将之改造为尊重生态系统整体价值、重视人的生态存在本性、强调人对各种生态系统之责任的生态人文主义。生态美学致力于从生态人文主义的角度,去考察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性及其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着重揭露现代审美观及其主导的审美活动所造成的负面生态影响,即审美暴力。

简言之,生态美学努力用当代生态观来改造现代主体性哲学及其包含的人文主义,努力将之改造为生态人文主义,并将之作为生态美学的思想纲领和原则。生态美学对于生态人文主义进行了突出的强调,怎么能说它是“无人美学”呢?

(摘编自程相占《中国生态美学的创新性建构过程及其生态人文主义思想立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生态美学的研究,得益于从马克思的实践论美学观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中发现了内在联系。

B.中国生态美学倡导生态人文主义,让当代人产生对自然生态的亲和热爱并由此获得美好生存的愿望。

C.中国生态美学重视的人,已脱离历史、文化等范畴,是对生态系统负有责任、具有生态自我的存在。

D.中国生态美学将人视作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可有效避免人类审美活动造成的生态危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生态美学的建构过程启示我们,在挖掘唯物实践观蕴含的丰富意蕴时要避免简单化处理。

B.从存在论美学的审美观来看,一个人如果不能与外物相生相融相洽,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审美。

C.实践论美学在特定环境中产生了极大影响,可见,社会环境对于思想的传播具有决定性作用。

D.“域中有四大,人为其一”一句话体现出的思想,与文中中国生态美学的观点颇有相似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神圣和敬畏并非重返迷信,而是人类对自身理性认识有限性的自觉,对自身审美有限性的自觉。

B.正是审美赋予人类以深切的同情心,使人重新发现自然的价值,以平等友好的态度看待自然及万物。

C.进入工业时代,文学在审美表现中不再完全是对田园牧歌的美好想象,而开始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疏离对立。

D.如果意识不到审美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实现生态文明,应该首先从欣赏美开始。

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反驳生态美学是“无人美学”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4 分)

5.请综合两则材料,谈一谈你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千载白鹭鸣庐陵

徐剑

已经是晌午,秋阳浮冉于中天。秋后阳光仍炽,苦夏未尽。赣江清如镜,楼高八面风,一行白鹭盘旋江面,东风起,送我上青云。

秋声近,吉安城郭。我看到白鹭洲,一洲分两水,青螺屿楼浮在水上,章贡之水赣南来。白鹭展翼,扶摇直上江天。一派好风光!庐陵地杰人灵,北宋以降,古庐陵鼎甲四十九人,宰辅十九人,尚书六十九人,兀立吉安的天空,一个个寒门学子戴乌纱,穿红袍,胸挂锦鸡,无限风光在庐陵啊!

今天的庐陵,历史又称半座苏州城。可已找不到旧时模样。阳光金晃晃地,洒满城郭。下车,一路台阶至底,是一个广场,正中央立了一块石碑,行书“白鹭洲书院”。

绕过白鹭洲书院石碑,朝前走向廓桥。太阳斜照下来,站在桥上,极目远方,由远及近,赣江碧流天际来,八面见画境,是诗,是词,更是秋水文章。乍看,不见一只白鹭翱翔,可我以为绿树掩映中,栖息着万千白鹭,风掠,竹动,一鸣冲天,一如历朝历代的学子。

白鹭洲中学出奇地静,逐级而下,过一座四角为石柱的亭子,南边两个石方柱,镶为一副楹联:“芟其芜,行其涂,似有天作地生之状;视其细,知其大,岂独山原林麓之观。”妙哉此言,修杂芜而成参天大树也。移步石亭,但见赣江岸边,一棵古樟树,树高千余尺,遮天蔽日,犹如一柄巨伞,荫庇着一代又一代庐陵学子。据说,古樟树年轮有三百多年,而白鹭洲书院则在朝朝暮暮中观鹭栖鹭飞七百年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遥想当年,上饶府人氏江万里知州庐陵,想为百姓办点事,留得好官声。他以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事,莫过办一所书院,让贫寒子弟读得起书,寻来找去,唯白鹭洲风水极佳,江水汤汤,一洲浮于两水之上,芳草萋萋,绿树连江天,乘舟、乘船,可载庐陵学子行赣水,入鄱阳湖,进长江,云帆高挂,金榜高中入殿堂。且白鹭洲书院又在水中央,学子上学,皆坐船而去,一篙撑舟,渡江而过,登洲,惊起白鹭一片,盘旋半空,复落树上,仿佛看到江水云树间,伫立一个个白衣隐士,彼乃庄周化蝶,老子骑青牛而来,孔子咏而归,还有孟子、屈子、司马迁化鹭而来。 

太阳转身了。我别过老樟树,朝南,唯见一座汉白玉雕像兀立,英姿勃发,乌纱锦袍的宰相巍然在上,不用猜,一定是文天祥了。涯山一战,南宋水军灰飞烟灭,文天祥成战俘,大宋从此化为水沫泡影。屠城将领欲留他一命,远押北庭二年,劝降,可是他头上华夏天空,有忠肝义胆天大地大圣人坐标;张良椎,苏武节,严将军的头,嵇侍中的血,张睢阳的齿,颜常山的舌。泱泱中华,哪一个壮士不惊天地泣鬼神,哪一个贤者不冰雪鉴日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朝刑场走去,木枷囚车,壮怀激烈。喝一碗浊酒,向云山外的庐陵投去最后一瞥。恍惚间,他看到白鹭洲书院创始人、南宋两任丞相江万里一家的结局。

元军马蹄在上饶府街衢闾巷响了起来,兵燹映红半座饶州城。江万里伫立石阶上,仰望城郭,仰天惊呼:“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共存亡。”白衣、白发、白胡须,飘飘,就像白鹭洲上一鹭鸟,翻过汉白玉栏杆,纵身沉塘。

江万里投塘而亡,文天祥壮丽殉国。大宋士子的血性,江西学子的赤心,千古而下,令人长叹。

远眺,庐陵淡月初现,倒映在赣江。千江有水千家圆,和平树下的日子真好。在白鹭洲中学流连,展室是百年前的教室,二层老建筑,倏忽,刮来一阵百年穿堂风。风入室,琅琅读书声,我想到吉安儿女刘真、伍若兰,两位年轻的共产党人,不知他们当年是不是在白鹭洲中学读过书?

刘真,吉安永新县共产党早期负责人。那一年,他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敌人的威吓,他说,杀了一个刘真,还有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站出来。

伍若兰,朱德元帅的亡妻,她也是吉安的儿女。下井冈山,已有身孕的她跑不动了,持枪拦住敌人,最终弹尽粮绝。面对敌人的威胁,她摇头道,共产党员永不叛党,绝不会苟且偷生。

伍若兰英勇就义,腹中,还有未出生的婴儿。

青天之下,那锥心之痛的呼号,仍在吉安、在赣南、在江西,在风中回响,一如赣水呜咽,长夜不息。

空谷幽兰,君子之爱。百年、千年秋风中,总有一股清馨吹过来,是八月桂花遍地开吧。三春杨柳,九夏芙蓉,八月桂子红,十苇稻谷黄,好个金庐陵。那天傍晚,在白鹭洲中学,我挥毫书下一对条幅存念:白鹭云霄,春风庐陵。

该走了。秋阳正艳,罗霄如血,白鹭洲上,几度夕阳红。风月楼前凭栏近观赣水,书院在,白鹭洲未老,七百年成一梦。青山遮不佳,赣江东流去,只留清白在人间,二颗文心、赤心巍峨井冈山,庇佑吉安,照耀中国,千古不绝。

千载白鹭鸣庐陵。

(有删改)

文本二:

徐剑感叹,其实“每个人都在淘世相、情感、人生之井”。当下的文学写作,“并不缺技巧、语言,关键是要有一种精神的照亮,写出中国气派和风格的精神境界和海拔”。

我们将用什么思想和精神来展现新史诗?文学的最高精神品质是什么?

就是一种精神的海拔!

(摘自《徐剑访谈录》)

[注]古庐陵,隶属吉安。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A.第二段中两个“风光”含义不同,前者指自然景色,后者指庐陵学子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影响。 

B.文章想象孟子、屈原等先贤化鹭而来,既增添了白鹭洲书院的传奇色彩,又烘托了其悠久历史。

C.崖山战役失败,作者用“ 烟消云散”“水沫泡影”等形象化语言旨在表达了对宋亡的惋惜之情。

D.刘真、伍若兰两位共产党人曾在白鹭洲中学读书,他们英勇就义的光辉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作者。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文章开头两段以及后文对白鹭洲书院的景物描写,既表现了当地的自然风貌,又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B.文章用张良、苏武等忠肝义胆的贤者衬托文天祥的巍然形象、不屈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C.文中画线句子既体现文字整齐之美、文言诗词之妙;又以短句为主,气势酣畅,情感充沛,感人至深。

D.“千载白鹭鸣庐陵”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文章以此结尾,既照应了标题,又将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

8.文本一在构思上特点突出,请从行文线索方面进行分析。(4分)

9.文本二主张写作要有“精神的海拔”, 请具体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壬寅,以左拾遗、直史馆田锡为河北南路转运副使,因入辞,直进封事,言军国要机者三,朝廷大体者四,即赐诏书,因赐钱五十万。或谓锡曰:“今日之事鲜矣,宜少远谗忌。”锡曰:“事君之诚,惟恐不竭,且天植其性,岂一赏可夺耶?”至河北,复驿书言边事。锡好直言,上或时不能堪,锡从容奏曰:“陛下日往月来,养成圣性。”上悦,益重焉。八月癸亥,开宝寺浮屠工毕,巨丽精巧,锡尝上疏谏,其言切直者则曰:“众以谓金碧荧煌,臣以谓涂膏衅血。”上亦不怒。上他日谓宰相吕端曰:“群臣奏对,惟田锡、康戩陈词不繁,指事尤切。”咸平五年,田锡权干当通避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此乃给事中之职,故事隶枢密院。后三日,锡奏请访宰相、枢密以决胜千里之筹。锡再掌银台,每览天下章疏,有言民饥盗起及诏敕不便者,悉条奏其事,上对宰相称锡“得诤臣之体”。六年十二月辛未,田锡卒。锡耿介寡合,严恭好礼,居公延必危坐终日,未尝有懈容。慕魏征、李绛之为人,及居谏署,连上八疏,皆直言时政得失。尝曰:“吾立朝以来封疏五十三秦皆谏臣任职之常也言苟获从吾幸大矣岂可藏副示后谤时卖直耶”悉取焚之。临终,自作遗表,劝上以慈俭守位,居安思危,居理思乱。上览之恻然,谓宰相李沆曰:“田锡直臣也,天何夺之速耶?婴疾以来,朕日遣太医诊疗,卒不能起。尽心匪懈,终始如一,若此谏官,诚不易得。朝廷少有阙失,方在思虑,锡之章奏已至矣。不顾其身,惟国家是忧,孰肯如此?朕每览其章,必特召与语,以奖激之。锡尝虑奏疏不得速达,遂令每季具所上事目及月日以闻,而所修二书,竟弗克就,深可悯也。”优诏赠工部传郎,赙赗加等,命有司录其事,布告天下。

(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奖用贤臣》,有删节)

[注]①太平兴国:宋太宗的年号。②咸平:宋真宗的年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A.吾立朝以来/封疏五十二奏/皆谏臣任职之常也/言苟获从吾幸大矣/岂可藏副示后/谤时卖直耶/

B.吾立朝以来/封疏五十二/奏皆谏/臣任职之常也/言苟获从吾/幸大矣/岂可藏副示后/谤时卖直耶/

C.吾立朝以来/封疏五十二奏/皆谏臣任职之常也/言苟获从吾/幸大矣/岂可藏副示后/谤时卖直耶/

D.吾立朝以来/封疏五十二/奏皆谏/臣任职之常也/言苟获从/吾幸大矣/岂可藏副示后/谤时卖直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路,宋朝行政区域名,与“烽火扬州路”的“路”意义相同,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省。

B.驿书,指经过驿站递送的文书。驿,古时传递公文的人在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C.从容,委婉得体之意,《屈原列传》中“皆祖屈原从容辞令”的“从容”亦为此意。

D.银台,指银台司,因司署设在银台门内得名,隶属枢密院,负责户籍、财政等事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田锡因对军国要事献言献策得到皇帝褒奖,有人劝他要远离谗言和妒忌,但他仍坚持己见,继续进言。

B.开宝寺佛塔建成以后,众人都称赞佛塔建得金碧辉煌,惟独田锡直言不讳,.出这是在榨取民脂民膏。

C.田锡非常仰慕魏征、李绛的为人,等到他担任谏官以后,接连呈上了八道奏疏,直指当时朝政的得失。

D.田锡担忧自己的奏章不能按时送达,就让人每季都详细地列出要上奏的事项和时间,并报告给皇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群臣奏对,惟田锡、康戬陈词不繁,指事尤切。(4分)

(2)朝廷少有阙失,方在思虑,锡之章奏已至矣。(4分)

14.为政者应如何对待贤臣?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伯时天育骠骑图二首

黄庭坚

其一

玉花照夜今无种,枥上追风亦不传。

想见真龙如此笔,蒺藜沙晚草迷川。

其二

明窗槃礡万物表,写出人间真乘黄

邂逅今身犹姓李,可非前世江都王。

[注]①伯时:宋代画家李公麟的字。天育:天子所畜养的马。②玉花:玉花骢。照夜:照夜白。两者皆为唐玄宗坐骑名。③槃礡:箕踞而坐,表现不拘形迹的神态。④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名。⑤江都王:唐代画家李绪,善画马。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其一前两句反复强调玉花、照夜、追风等名马失传,为李公麟所画骏马的出现蓄足了气势。

B.其一第四句紧承上句,以景收结,写出了诗人欣赏画作后想象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情景。

C.其二后两句将李公麟与江都王作对比,表明了作者认为李公麟在画马方面技高一筹的态度。

D.两首题画诗立意新,入思深,虽视角不同,但前后照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宛若一诗。

16.两首诗在题咏的侧重点和具体写法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用“           ”两句来要求弟子们要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就不要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

(2)姚鼐《登泰山记》中的“      ” 句写出了登上泰山之巅所看到的山间云雾温柔飘逸美的特殊神韵,“      ”句把太阳初升时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奔放豪迈。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此之后,古典诗词常以“水”这一抒情意蕴来比喻时光流逝,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        着国人千百年的审美意趣,地方戏千姿百态,凝聚着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南腔北调,         于不同的历史地理环境中,酝酿出丰富的情感表达,共同构成最接地气的传统艺术宝库。

要看到,(      )。 互联网时代文化产品       ,受众注意力不断被稀释。多数传统地方戏曲疏离于网络,在新的表达空间“失语”,关注度自然不高。可与此同时,无论是这些年国风国潮的兴起,还是昆曲京剧的大热,莫不证明了“旧经典不旧”的事实。这就启示我们,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戏曲未见得是没兴趣,很多时候可能是“没见过”“不了解”。多给濒危剧种一些      的舞台,让它们走出去,唱起来。与此同时,各个剧种本身也要主动求新求变,用时代的语言和时代对话,用年轻人的方式和年轻人交流。“活”起来,活下去,中华艺术的百花园将始终芳香四溢。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沉淀   立足   琳琅满目   抛头露面

B.汇集   根植   目不暇接   抛头露面

C.沉淀   根植   琳琅满目   大显身手

D.汇集   立足   目不暇接   大显身手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时代更迭之所以使很多剧种走近濒危,不能都简单归因为没有生命力,而更多是因为没有“被看见”

B.很多剧种之所以在时代更迭中走近濒危,不能都简单归因为没有生命力,而更多是因为没有“被看见”

C.时代更迭之所以使很多剧种走近濒危,更多是因为没有“被看见”,不能都简单归因为没有生命力

D.很多剧种之所以在时代更迭中走近濒危,没有生命力是原因之一,而更多是因为没有“被看见”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 -22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对于农业现代化更是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把种子比作农业的“芯片”十分形象,芯片中有大量的晶体管,    。现代育种首先要把优良的基因发掘、鉴定出来,再把带有这些基因的材料进一步地杂交、分离、重组、筛选,也就是把对育种目标有用的基因重新“组装”,同时   。近年来,世界各国育种技术发展迅速,   ,主要表现在提高产量、增强抗性、改善品质等方面。

经过多年持续攻关,我国种业科技水平稳步提升。以2021年为例,新品种创制与应用方面,成功选育出双抗高产小麦新品种“扬麦33 号”;玉米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是基础创新研究方面的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方面,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开发出来。这些都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请调整文中画波浪线部分,使之语序、句序合理,句式整齐,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本为“加”,结果却是“落后受损”,实为“减”;谦逊虚心本为“减”,但结果是“进步受益”,表现为“加”。可见,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2.4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D(A.张冠李戴;B.曲解文意;C.曲解文意)

2.C(推断错误)

3.B(材料一第三段观点是:人与自然共生共存,走向生态整体论,并倡导生态观、人文观和审美观三者的统一,倡导生态人文主义。B.强调“人以平等友好的态度看待自然及万物”,符合这一观点。A.强调理性有限性和审美有限性的自觉;C.强调工业时代文学审美的特点;D.谈的是审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4.①首先辨析概念,辨析生态美学和实践论美学中“人”这一概念的不同:前者为“生态人”,后者为“主体人”;②接着反驳论证,论述实践论美学的本质和危害:重视“主体人”,是危害人类母体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③最后在破的基础上确立观点,阐明生态美学以生态人文主义为思想纲领和原则,从而得出结论。(4分。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

5.①人类中心主义产生于实践论美学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分裂、对立;②它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应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而征服自然;③它是造成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源,会形成审美暴力;④我们应该运用生态整体观对其进行改造,形成生态人文主义。(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6.A(B.“增添了书院的传奇色彩,又烘托了其悠久历史”错;C.“旨在表达了对宋亡的涴惜之情”错;D.“两位共产党人曾在白鹭洲中学读书”错);

7.B(“衬托”错)

8.心以时空为线索,按照时间的变化和行踪的推移展开,移步换景,思路清晰;@以象征文心、赤心意义的“白鹭”为线索,情感集中,主题突出。(4分。每点2分)

9.①江万里兴办书院,让贫寒子弟读书学习,凸显为官之精神海拔;②文天祥壮烈殉国、江万里投塘而亡,凸显民族精神之海拔;③刘真、伍若兰面对敌人威胁绝不投降,英勇就义,凸显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之海拔;④文章表达对古人崇高风尚及英雄先烈牺牲精神的赞美,凸显思想精神之海拔。(6分。每点2分,第@点必答,前三点任答两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A(吾立朝以来,封疏五十二奏,皆谏臣任职之常也。言苟获从,吾幸大矣,岂可藏副示后,谤时卖直耶?)

11.D(“负责掌管户籍、财政等事务”错)

12.D(应是皇上让田锡每季都详细地列出要上奏的事项和时间)

13.(1)大臣在朝廷回答问题时,只有田锡、康戬的陈述要言不繁,指陈事务尤为切要率直。(4分。“奏对”“陈词”“指事”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朝廷稍有失误,我还正在考虑,田锡的奏章就已呈上来了。(4分。“少”“阙失”“方”各1分,语意通顺l分)

14.①及时隆重奖励贤臣的功绩;②宽容接受贤臣直谏和冒犯;③善于发现、发挥贤臣的优点。(3分。答对一点得1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对比”“技高一筹”错)

16.①第一首侧重题咏马画,避开常见的“以画作真”的写法,以真龙马来衬托画中马,称赞了李公麟马画的逼真传神。②第二首侧重题咏画家,首先正面描写李公麟在明窗前不拘形迹、凝神聚思作画的神态,然后以画家李绪侧面衬托李公麟,赞扬了李公麟画艺的高超。(6分。每点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1)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2)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3)示例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示例2: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示例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示例4: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6分。每句1分,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18.C(①沉淀:比喻凝聚,积累。汇集:聚集。②根植:扎根,多用千比喻。立足:站得住脚,能住下去或生存下去。③目不暇接: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琳琅满目:比喻面前美好的东西很多。④抛头露面:指某人公开露面,多含贬义。大显身手:充分地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19.B(文段陈述话题为“很多剧种”,不是“时代更迭”,据此可排除AC;根据强调重点与语气协调,可以排除D)

20.这些年无论是国风国潮的兴起,还是昆曲京剧的大热,莫不说明了“旧经典不旧”的事实。(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这些年”应在句首;二是搭配不当,“证明”改为“说明”。4分。每处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21.①种子里有数以万计的基因 ②把不利的基因淘汰掉 ③对作物生产促进作用显著

22.示例:基础创新研究方面,提出了玉米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方面,开发出新型基因编辑工具;新品种创制与应用方面,成功选育出双抗高产小麦新品种“扬麦33号”。(4分。三个句子先后顺序正确l分,恰当选择句式1分,改写正确2分)

四、作文(60分)

23.建议参照2021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基准分为44分。

参考译文:

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壬寅日,让左拾遗、直史馆田锡担任河北南路的转运副使,田锡于是进宫请辞,直接进献奏章,对三件军国要事和四件有关朝廷大局的事献言献策,皇上当时就下诏褒奖,并赏钱五十万。有人对田锡说:“今日的事太少见了,你应该稍稍收敛锋芒以远离谗言和妒忌。”田锡说:“我侍奉国君的忠诚,唯恐不能竭尽,况且这是天生的本性,怎会因为一次赏赐就改变呢?”到河北后,又由驿使送信给皇帝,论述边防大事。田锡喜好直言进谏,皇上有时也不能忍受,田锡就委婉地上奏说:”陛下在日来月往之间,养成了圣人的性情。“皇上非常高兴,更加器重田锡。八月癸亥日,开宝寺的佛塔建造完成,色彩非常华丽,做工精细巧妙,田锡上疏进谏,其中有些话非常恳切率直:“众人都认为这个佛塔富丽堂皇,但我却认为它是棕取民脂民膏的结果。“皇上也不生气。皇上有一天对宰相吕端说:“大臣在朝廷回答问题时,只有田锡、康钱的陈述要言不繁,指陈事务尤为切要率直。”咸平五年,田锡暂时掌管通进银台司,兼任门下封驳事,这是给事中的职责,按旧例隶属枢密院。过了三天,田锡就上奏请示向宰相、枢密请教决胜千里的策略。田锡第二次掌管银台司,批阅天下的奏章,如果有说百姓饥荒盗贼兴起以及诏令不方便百姓的奏章,田锡都逐条上奏,皇上对宰相称赞田锡“深得诤臣之体”。六年十二月辛未日,田锡去世。田锡生性耿直,很少迎合别人,庄严恭敬,讲究礼节,在官署办公,整天都端正地坐着,脸色不曾有一丝懈怠。他仰慕魏征、李绛的为人,等到他任谏官时,连续上奏八道奏疏,都直讲当时朝政的得失。他曾经说:“我在朝为官以来,上疏奏章五十二次,都是谏官职份内的通常应说的话。进言如果能被皇上听取,那就很荣幸了,又怎可以收藏副本给后人看,靠批评时局来卖弄自己的公正忠直呢?“把这些奏章全都取出焚烧了。临去世的时候,亲自写遗表,规劝皇上用仁慈节俭未维护统治,居安思危,在治世时思虑祸乱。皇上看了颇为感动,对宰相李浣说:“田锡,是个忠直的臣子,苍天为什么这么早就夺走他的性命呢?他生病以来,我每天派太医给他诊断治疗,最终也不能康复。他竭尽忠心,毫不懈怠,始终如一,像这样的谏官,确实不可多得。朝廷稍有失误,我还正在考虑,田锡的奏章就已呈上来了。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一心为国担忧,谁又肯这样呢?我每次阅览他的奏章,一定特地召见他同他交谈,以此来褒奖激励他。田锡曾担忧他的奏章不能快速送达,就让他每季都详细列出上奏的事项和时间来报告给我,他所编写的两本书,最终不能完成,真是令人同情啊!”下诏嘉奖田锡,追赠田锡为工部侍郎,赠给他办丧事的财物提高一个等级,命令有关部门记述他的事迹,布告天下。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kao/1684201878109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