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考 > 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零度碳酸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9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创造性运用传统舞蹈资源始终贯穿于中国舞剧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古典舞讲求“形神劲律”“圆流周转”,这种形体文化蕴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中国民族民间舞则以其丰富性与多样性,为舞蹈形体和编排提供丰厚资源。深入中国传统舞蹈的艺术宝库,总结规律、活化传统,这是展现中国舞剧民族文化辨识度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舞剧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

中国舞剧不仅吸收和化用戏曲、杂技等传统艺术的身体语言,而且跨越艺术类型,从国画、文物、诗词等其他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灵感。2021年在各地巡演的《只此青绿》,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诸多舞段,表现“身体的诗意”,将名画《千里江山图》的意象万千生动呈现于舞台。

一般认为,舞蹈艺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如何兼顾“跳好舞”和“讲好故事”这两方面,是舞剧创作者面对的挑战。为此舞剧创作者博采众长,从主题、叙事、舞台技术等方面拓展中国舞剧艺术的表达空间。

同一个主题、同一个故事,在不同时代的创作者手中往往刻上不同的时代烙印。通过注入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可以让原有的主题与故事焕发新的光彩。

舞剧是形体的艺术,也是叙事的艺术。世纪之交,《雷和雨》《梦红楼》等舞剧打破经典文学《雷雨》《红楼梦》的情节推进方式,使熟悉的文本“陌生化”,别有一番意趣。这些创作实践或是借鉴戏剧等舞台叙事,或是借用电影蒙太奇叙事,或是向小说等文学艺术“取经”,从不同方面丰富了中国舞剧的叙事方式。

既吸收借鉴现代艺术形式,又深植传统艺术沃土,是舞剧创作的重要经验。《大红灯笼高高挂》吸收京剧水袖等元素,使以“足尖艺术”著称的芭蕾舞上身动作更加丰富细腻,精妙传达人物细微的心理活动。这一舞剧整体呈现的中国审美、中国风格,在国际演出市场颇受欢迎。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创作方向,不仅让讲述中国故事有了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也为世界舞剧创作提供有益的中国经验。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艺术与技术碰撞融合,激荡出无限灵感与创意,为中国舞剧带来新的活力。当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舞剧创作模式、表演方式以及观演体验产生重大影响。面对这些新技术、新形式以及新的创作模式,创作者需要合理运用,通过吸收、借鉴、消化、创新,释放舞剧新的艺术可能,彰显舞台艺术更多魅力,进一步丰富观众的审美体验。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国舞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未停止。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活化中国舞蹈的艺术传统,博采古今中外艺术之长,丰富舞剧艺术的表达空间,中国舞剧必将涌现更多精品佳作,绽放绚丽光彩。

(节选自黄际影的《中国舞剧--在传承创新中绽放光彩》,有删改)

材料二

东方演艺集团对《只此青绿》的定位是舞蹈诗剧:“人物台词全部运用诗的句式,强调诗性和强烈的抒情性,给读者广阔的艺术再造空间。“舞蹈诗剧”则是以舞蹈为语汇,以肢体的诗性表达营造“无声胜有声”境界的一种综合舞台呈现。”以这层阐释来看,“诗”和“剧”恰好能够对应符号模型中的感知和意义。

《只此青绿》作为符号在意义和感知上尚且清晰,然而作为一出舞台表演,要实现符号的意义和感知,重点仍在于形式,而《只此青绿》符号形式良莠皆陈。

作为情节性弱、符号性强的作品,《只此青绿》采取适宜的叙事方式:叠时空叙事,如当今和北宋,展卷人的工作室和王希孟的画室。这一方式同时展现两个时空,能够较为高效地展现符号意义(情节),同时因这跨时空的对话,王希孟和北宋通过展卷人呈现于千年笔下,也有利于表达感知(文化认同)。

角色设定这一方面也是做得较好的,最典型的体现就是青绿这个角色。编导从《千里江山图》提炼出“青绿”这一符号,一来表现山河之美,二来引领王希孟的心路历程,三来连接千古对话,均利于核心感知的表现。

舞蹈的“节奏”概念,不指节拍,而是人类自身本能性的,且通常带有民族风格的生命韵律。为了符号化,青绿及青绿伴舞都采用大量含胸窝背、气息向内的姿态,缓慢移动身体。“生命节奏”能够展现北宋婉约的民族气韵,达到身心一致的“气”的连贯,成就了北宋风格的艺术呼吸,值得赞扬。

然而,全剧只有青绿群舞和王希孟独舞有比较完整的舞蹈话语,是全剧的最大败笔。全剧的音乐风格比较单一,主要是抒情型通俗轻音乐及恢宏型民族交响乐,仅在个别舞段有明显变化。这种方式适合宏大叙事,利于促进感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感,然而还因其过“平”,在推动符号意义,即情节发展上显现出短板。

《只此青绿》总体上是一部大胆且成功的舞剧僭越之作,全剧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基本是立住了,观众见青出于绿而山已不山,胸中怅惘,掩泪悲之。只是笔者期盼在未来的作品中,舞剧的借越能不忘身体之本分,构建一个更饱满的文化符号。

(节选自王冰逸的《舞剧的僭越-作为符号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中国古典舞完全得益于中国民族民间舞提供丰厚资源。

B.因为中国舞剧广吸博收,从其它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灵感,所以才有《只此青绿》的精彩呈现。

C.《大红灯笼高高挂》吸收京剧水袖等元素,是舞剧把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有机结合的典型例子。

D.《只此青绿》采取叠时空叙事的方式非常适宜,“青绿”这一符号也意蕴丰富,利于表现核心感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的舞剧都能兼顾“跳好舞”和“讲好中国故事”这两方面,否则,舞剧就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B.舞蹈诗剧是以舞蹈为基本表现形式并以诗化的对白贯穿始终来营造“无声胜有声”境界的一种综合舞台呈现。

C.《只此青绿》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但也有不足之处,全剧多数舞段缺乏比较完整的舞蹈话语,音乐风格也比较单一。

D.《只此青绿》是一部成功的舞剧僭越之作,中国舞剧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将以它为样本来构建更饱满的文化符号。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舞剧“活化传统”的一项是(3分)

A.舞剧《醒·狮》多次运用醒狮固有的左右弓步、金鸡独立等步伐,并且将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融入其中。

B.舞剧《敦煌》中“飞天”舞段,把中国古代敦煌舞的典型姿态“三道弯”化于芭蕾的开绷直立。

C.《只此青绿》通过展卷、入画等诸多舞段,表现“身体的诗意”,将名画《千里江山图》的意象万千生动呈现于舞台。

D.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都借用神话、电影、民族歌剧等艺术文本进行改编探索,奠定坚实的叙事基础。

4.材料二作为一篇文艺评论,评价中肯,角度多元。请根据材料二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几个角度来评论《只此青绿》的?(4分)

5.请结合文本内容思考,中国舞剧未来要有更好的发展,除借鉴传统外,你认为还要注意什么?(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硝烟下的流泉

符浩勇

战火前沿阵地最大的难处是供应中断。双方都断了水,但是水就在眼皮底下。在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就有股清泉,它日夜流淌,无人敢去汲水。那里暴露在双方的火力网下,一旦有人去汲水,只会白白牺牲而不会搞到水,所以断水三天来没有人打过它的主意。

前沿阵地断水后,最为心焦的是炊事员老苏,他认为前沿的同志吃喝不上水是他的失职。战争年代没有比失职更可怕的了。他虽然是个炊事员,但他有独特的见解:“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在前沿断水三天之后,他带了一筐萝卜在敌人炮火封锁区前等待了一天一夜。第五天清晨,无名高地漫了一层浓雾,他安全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区,未到前沿阵地,只是萝卜太少,每人分了两个,轻伤员三个,战士们拿到萝卜后,连泥也顾不上擦,就吃了起来。老苏找到白连长,白连长正闭着眼贴在石壁上吸凉气,这个壮汉子听见响动睁开眼对他笑笑,算是对老苏送萝卜的表扬。

 “白连长,我想到下边山沟里汲桶泉水来。”老苏在白连长面前蹲下说。

“什么?”白连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到下边提桶泉水来。”老苏要求着。

“不行!”白连长忽地坐起来,“不行,对面敌人的几挺重机枪不是吃素的,你看---”他拉老苏来到一个狭小的道口,在地上拾了一个废罐头盒,装上土,用力向山坡上甩去,霎时,招来了敌人轻重机枪的密集射击,连长说:“听见了吧!你就是铁人也休想取回水来。”“让我试试吧!”老苏还是要求去。

“不行,我要对你的生命负责!”白连长恼火了。

“你对我负责,我也要对全连负责,五天了没有喝上水,谁能受得了,你知道不少人渴得喝尿吗?”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

“我们没有水,敌人也没有水,他能忍受,我们为什么不能忍受?”

“我们不是和敌人比赛谁耐渴,帝国主义要喝水,无产阶级也要喝水,两家都到了快要渴死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够去汲水?”老苏继续争辩。

“小心敌人打你的冷枪。”白连长说。

“他不让我们喝,他自己也喝不上,他让我们喝,我们也让他们喝,现在就看谁能主动采取行动,敌人既不愿意死,又不会主动去提水,双方都得耐性留火了,现在正是我们采取主动的好机会。”老苏发表了见解。

白连长觉得老苏讲得有些道理,向他点头,意思是你去试试。

经过周密的布置,老苏开始行动了,在坑道里找了一只S国加仑桶(一种手提汽油桶),站在交通沟里,中午十二点钟,双方阵地都停止了射击,沉寂得连对面敌人的咳嗽声都能听见。他把水桶举过头顶,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用石块“当当……”敲了五下,然后又把水桶放下,过了四五分钟,他又把水桶举到交通沟上部,暴露给敌人,又敲了十来响,S国兵没有丝毫动静,他们既没有射击,也没有投弹,好像装着没有看见一样。老苏心里有底了,他对白连长笑笑,白连长对机枪班长命令:“如果敌人开枪,你们轻重机枪一起掩护。”老苏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交通壕,他高举着水桶,弯着腰观察地下可能埋下的地雷,顺着山坡向泉水走去,他步子稳健,没有丝毫惊慌,好像经常去汲水一样。对面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常行动惊呆了,他们“咿里哇啦”地喊叫起来,一会,也从交通壕里爬出来一个黑人士兵,提着水桶向山泉走去。

从此以后,想不到在敌我接壤地带竟出现了没有经过谈判就达成的停火地段。每天中午十二时,双方各派一人去泉边汲水。据说老苏曾送给那个黑人士兵两包大前门香烟,对方也回赠了两包马蹄牌S国烟,连里怕敌人在烟里施放细菌,送到团部化验去了,老苏觉得没有抽到S国烟开开洋荤,实在是一辈子的遗憾!

(选自《2020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6.下列对小说相关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苏“带了一筐萝卜在敌人炮火封锁区前等待了一天一夜”和“战士们拿到萝卜后,连泥也顾不上擦,就吃了起来”等内容凸显战场缺水断粮形势严峻。

B.老苏和白连长精彩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老苏对敌我双方形势的精细分析,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进一步向前发展。

C.“老苏曾送给那个黑人士兵两包大前门香烟,对方也回赠了两包马蹄牌S国烟”说明老苏通过赠送物资才达成不经谈判而停火汲水的默契。

D.“连里怕敌人在烟里施放细菌”,把两包马蹄牌S国烟送到团部去化验的举动表现了我军不信任对方,行事过度谨慎的风格。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一线串珠,情节紧紧围绕“硝烟下的流泉”这个线索展开,不蔓不枝,结构严谨,文脉清晰,中心突出。

B.小说将主人公老苏置于与白连长的不可调和的激烈矛盾冲突中,通过描摹他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C.小说开头对前沿阵地供应中断和汲水困难的叙述,为下文人物出场和情节展开做铺垫,后面白连长拾废罐头盒试探敌人的情节与之呼应,表现汲水难度的确很大。

D.小说结尾互送香烟的情节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同时也带给读者思考的空间,体现小说体裁独特的艺术魅力。

8.小说是如何塑造老苏这一人物形象的?请联系文本进行简要分析。(4分)

9.小说标题“硝烟下的流泉”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曰:“山水者,仁智之所乐,宜复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于前,朕岂可袭之于后乎!”帝好读书,手不释卷,在舆、据鞍,不忘讲道。善属文,多于马上口占,既成,不更一字;自太和十年以后,诏策皆自为之。好贤乐善,情如饥渴,所与游接,常寄以布素之意,如李冲、李彪、高闾、王萧、郭祚、宋弁、刘芳、崔光、邢峦之徒,皆以文雅见亲,贵显用事;制礼作乐,郁然可观,有太平之风焉。

治书侍御史薛聪,辩之曾孙也,弹劾不避强御,帝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曰:“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帝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悉聪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沉密,外莫窥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能荣也。

九月,庚午,魏六宫、文武悉还于洛阳。

丙戌,魏主如邺,屡至相州刺史高闾之馆,美其治效,赏赐甚厚。闾数请本州,诏曰:“闾以悬车之年,方求衣锦,知进忘退,有尘谦德;可降号平北将军。朝之老成,宜遂情愿,徙授幽州刺史,令存劝两修,恩法并举。”以高阳王雍为相州刺史,戒之曰:“作牧亦易亦难:'其身正,不令而行',所以易;“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难。”

(节选自《资治通鉴·齐纪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能荣也

B.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能荣也

C.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能荣也

D.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能荣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策,此处指诏书,是指封建时代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有时诏策还指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制度,即由皇帝亲自在殿廷主持考试,录取人才。

B.累迁,多次升官,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考核标准来一步步提升品级,如果是越级升迁,则称为“超迁”,古代表达职位升迁的词语还有进、起、拔擢等。

C.六宫,古代皇后的寝宫,包括正寝一,燕寝五,合称六宫。也用来称后妃所居之处或泛指后妃。文中此处指的就是魏高祖的皇后及妃嫔等后宫人员。

D.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称“悬车”。有时年老请辞也说成“乞骸骨”,意为请求让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度晚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祚劝说魏高祖修复景阳山园林,但高祖认为此举过奢,前车之鉴不可不戒,不当效仿。

B.魏高祖好贤重士,尤其好与文雅之士来往,如李冲等人都因此而身居高位、执掌大权。

C.薛聪深受皇帝信任,经常陪侍内朝,与皇帝彻夜长谈,提出的谏言有很多都被皇帝采纳。

D.相州刺史高闾多次向皇帝请求退休,提出自己情愿降职调任幽州,以彰显朝廷恩典法度。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治书侍御史薛聪,辩之曾孙也,弹劾不避强御,帝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4分)

2)魏主如邺,屡至相州刺史高闾之馆,美其治效,赏赐甚厚。(4分)

14.魏高祖作为北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北魏的强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请结合文本,说说他身上有哪些特点有助于治国理政?(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黄庭坚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时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注】①本诗作于崇宁三年(1104年),这一年黄庭坚被贬宜州。   ②山胡:一种善鸣的鸟,画眉科噪鹏属。③本句后有原注:旧诗云,“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该句出自黄庭坚元丰六年(1083年)所作《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④这两句化用了王勃《滕王阁诗》中的句子“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极日回望,只见云烟迷茫,唯有归鸿高翔远引。此时作者难免想象,要是能随归鸿北去,早日度越关山,到达宜州就好。

B.“第四阳关”化用了王维“西出阳关”句意,极言此地之荒僻遥远,行云都不再飞渡,而人却不得不跋涉渡越。

C.王勃的原诗用画栋珠帘,朝云暮雨来描摹膝王阁的胜景,凸显其雄奇高峻,本诗则借以描写想象中的暮年生活图景。

D.本诗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无论是云烟归鸿,还是山胡子规,其实都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16.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平时富有美感的事物,在《春望》中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的诗句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                   ,                           ”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之短暂,个体之渺小。

3)古代诗人常用“鹏”这一意象展现阔大的人生境界或远大的理想追求。请写出体现以上含义并含有“鹏”这一意象的两句诗文:“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的江南古镇旅行,买几件国风文创当伴手礼;在城市广场大街,穿上国产潮牌彰显个性:……这些充满时尚感的生活场景,都离不开国潮设计。

大到建筑家居,小到一盏灯、一支笔,国潮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时尚连接,借鉴传统形制、美学或技艺,融入当下科技和设计语言,创造出琳琅满目的国潮产品。

它们不仅是实用物品,更是        丰富的文化产品,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让人们受到传统文化和审美的熏陶。

今天的互联网页面、电影海报和各类产品包装设计中,人们可以随时        汉字之美。一些国潮服装上,经过设计的汉字醒目突出,有       之效。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汉字被设计成“中国风”的代表元素。设计者挖掘中国书法审美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比如,电脑字库对颜体楷书的重新设计,就通过调整间架结构、笔画间距、横竖比例、粗细大小等细节,使其更适合如今的横向阅读和电子显示需要。除了具象的汉字,国潮设计还对传统色彩进行开掘和利用。茶白、杏黄、柏枝绿、黛蓝、赭石、中国红、海棠红、青花瓷色等许多典雅色彩,在各种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扎实地从文化中汲取营养,热情地用创新开辟未来。国潮设计从“古”走来,承续着中华文脉;国潮设计面貌一“新”,表达着社会情感和时代新风。(    )在这个意义上,国潮设计贯通着我们的文化精神、美学风格和时代气象。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整旧如新          内含                体验            生花妙笔

B.修旧如旧          内涵                领略            画龙点睛

C.整旧如新          内含                领略            画龙点睛

D.修旧如旧          内涵                体验            生花妙笔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精神旨趣和审美意蕴借助优秀的国潮设计这一具体之“物”传达。

B.优秀的国潮设计通过具体之“物”传达审美意蕴和精神旨趣。

C.审美意蕴和精神旨趣借助优秀的国潮设计这一具体之“物”传达。

D.优秀的国潮设计通过具体之“物”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意蕴。

20.某中学拟在校服上添加中国书法等国潮设计元素,多方评选后决定采用如下设计:校训用楷书(色为黛蓝,形如山),校名用篆书(色为中国红,形如印章)。团委现向全校师生征集该设计的宣传语,请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草拟一条宣传语(20个字以内)。(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但“顶流”冰墩墩热度不减。那么,    ?冰墩墩看起来“憨态可掬”:凭借眼睛大、手短腿短和大脑袋的不成比例-这些婴儿般的特征,它显得天真可爱、讨人喜欢。从外表上看,许多“萌物”都是一副弱不禁风的形象,但是可爱这种特征可是很强大的。2016年,牛津大学教授莫滕·L.克林格巴赫的研究团队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展示了婴儿和成人的面庞,并检验被试看到这些图像时脑部的活动。他们发现,大脑在看到“萌物”后的不到七分之一秒内就做出了反应。他的研究团队总结认为,    ,在那之后,有关同情与共感能力的大脑网络才会发挥作用。既然可爱是如此重要的一把钥匙,那么锁匠能否伪造出一把?几十年前,洛伦茨和廷贝亨就引入了超常刺激的概念,即比自然刺激更加突出或强烈的刺激。冰墩墩的婴儿特征可能比真实的婴儿更加突出,这令其成为一种超常刺激:太可爱,可爱得令人难以抗拒,      毕竟一旦开始养育婴儿,就算是父母,也会常常叹息“婴儿是磨人精”。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凭借眼睛大、手短腿短和不成比例的大脑袋-这些婴儿般的特征,让它显得天真可爱、讨人喜欢。

B.凭借大眼睛、短手短腿和大脑袋的不成比例-这些婴儿般的特征,它显得天真可爱、讨人喜欢。

C.拥有大眼睛、短手短腿和不成比例的大脑袋-这些婴儿般的特征,让它显得天真可爱、讨人喜欢。

D.拥有眼睛大、手短腿短和不成比例的大脑袋-这些婴儿般的特征,它显得天真可爱、讨人喜欢。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图片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解析】依据材料一第一段“中国古典舞讲求……为舞蹈形体和编排提供丰厚资源”可知,“完全得益”说法错误。

2C 【解析】C由材料二倒数第二段“最大败笔……显现出短板。”可知。A依据材料一“如何兼顾…… 作者面对的挑战”并不能反推出“舞剧就没有任何艺术价值”;B 由材料二第一段原文“则是以舞蹈为语汇,以肢体的诗性……”可知,舞蹈诗剧并没有诗化的对白贯穿始终;D《青绿》虽然成功,但“中国舞剧未来都将以它为样本”说法太过绝对。

3D 【解析】“借用神话、电影、民族歌剧等艺术文本进行改编探索”不是活化传统而是博采众长。

4.《青绿》总体上是一部大胆且成功的舞蹈诗剧,其符号形式良莠皆陈。良:①叙事方式适宜,②角色设定较好;莠:③完整的舞蹈话语较少,④音乐风格比较单一。(每点 1 分,共 4 分)

【解析】“良莠皆陈”是总起,①②③④均可从材料二第二段“良莠皆陈”后面各段中提炼关键词句。

5.①博采众长,拓展舞剧艺术的表达空间;②注入时代内涵,让舞剧原有的主题与故事焕发新的光彩;③融合现代科技,激荡灵感与创意,为中国舞剧带来新的活力;④不断创新,增强舞剧艺术的生命力。(每点 2分,答对三点给6分)

【解析】①见材料一第三段;②见材料一第四段;③见材料一第七段;④见材料一第八段。

6.B【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对小说相关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主要是对文章的大意、文章的细节、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查,分析文意时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的概括、情感的把握、人物的分析表述不当等。A项“缺水断粮形势严峻”有误,小说开头只提及断水,没说断粮,后来老苏冒险通过敌人的封锁区来到前沿阵地为战士们送萝卜,说明粮食没断;C项中说“老苏通过赠送物资才达成不经谈判而停火汲水的默契”错误,应当是基于老苏的勇敢和对战场人性的洞察,以及他的大胆细致和冒险精神,才达成了这种默契,互送香烟只是对老苏预判的睿智的证明;D项“过于谨小慎微”解读有误,应是表现我军行事谨慎小心考虑周全的优良品质。

7.B【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主要是对谋篇布局技巧、描写技巧和语言技巧等内容的考查,分析文意时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技巧失当或形象概括失当造成的错误,B项中“不可调和的激烈矛盾冲突”错误,白连长反对老苏汲水是担心老苏的安全,老苏与白连长的争辩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白连长觉得老苏说得有道理,同意他去试一试。

8.①正面描写。通过对老苏动作和语言的精准刻画,表现出他不怕危险乐于奉献的形象及高度的责任感;②侧面描写。通过对面敌人惊呆的神态侧面表现出老苏勇敢智慧的形象;③细节描写。用特征鲜明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苏去汲水的“举”“敲”的细节凸显其沉稳;④情节设计上的反复手法的运用,文中“老苏要求”“老苏还是要求”“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老苏继续争辩”及去汲水时举桶敲桶等动作的反复凸显了老苏执着的形象。(给分标准:一点1分。)

【解析】这是一道塑造人物手法分析题,考查考生能否从人物的言谈举止来推导人物性格特征乃至精神风貌并分析手法运用,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总结。本文以刻画老苏这个英雄为中心,考生只要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依次概括分析即可。

9.①“硝烟”指战场上的战火(答代指战争亦可),“流泉”指敌我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的一股清泉;②“硝烟”和“流泉”形成对比,战场缺水严重,战士取水迫切,战场紧张死寂,流泉自由奔流;③暗示老苏的重要性,敌我双方生死之际,老苏以他的灵活、智慧打破僵局,给死寂的战场带来转机;④战争毁灭生命摧毁人性,硝烟下的流泉却在关键时刻唤醒了敌我双方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引起人们对战争深层次的反思。(给分标准:一点 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解析】这是一道对标题含义进行理解的常规考察题,这篇小说以物象“流泉”作为标题,且将“流泉” 置于“硝烟”的背景下,所以这里的“流泉”不仅指敌我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的一股清泉,且在残酷激烈的战争背景下,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和深层的主旨义:流泉自由地奔流与战场的胶着死寂构成鲜明对比,敌我双方困守战场,他们向往活力与自由,所以流泉象征着活力与自由;老苏这个典型人物是通过流泉这一物象得以突显的,在敌我双方生死之际,老苏用他的灵活、智慧打破僵局,表现出老苏的灵动智慧勇敢的品质,所以流泉又是灵动智慧勇敢的象征;流泉在关键时刻滋养生命救护生命,因汲泉水互送香烟的情节还体现了对对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与战争毁灭生命摧毁人性又构成鲜明对比,从而主题就凸显出来了。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的驾驭能力和对主旨的深层理解能力,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较高要求,难度较大。

10C 【解析】本句意为:孝文帝想要进升薛聪的名分地位,可是他总是苦苦辞让,不愿领受。孝文帝对他的态度也能体贴理解,对他说道:“您内禀仁义忠信之质,天爵自高,固然不必再凭借公卿大夫这些所谓人爵荣身了。”其中“苦让”不可断开,“悉”宜从下句。

11B  【解析】“起”即“起复”,指原已去职的官员被重新起用。

12D【解析】D项中“情愿降职调任幽州”原文无据,原文只是讲到“诏曰:‘宜遂情愿,徙授幽州刺史’”, “徙授”只是调任,从相州刺史到幽州刺史,并非降职;此外“以彰显朝廷恩典法度”也并非高闾自己提出来,而是“诏曰”的内容。故选 D

13 1)北魏治书侍御史薛聪是薛辩的曾孙,他弹劾人不畏避强横之人,孝文帝有时想要宽恕被弹劾者,薛聪就和他争辩。(关键词“强御”“或”“宽贷”及句意各1分)

2)北魏孝文帝到达邺地,多次来到相州刺史高闾的官舍,赞美他治理本州的成效,赏赐特别丰厚。(关键词“如”“美”“治效”及句意各 1 分)

14.①爱好读书,勤奋学习,善于作文;②吸取前车之鉴,戒奢以俭;③尊贤重士,重用有才华的人;④胸怀宽广,虚心纳谏;⑤注重吏治,对官员善加训诲。(任意答到 3点即可。)

【解析】前三点在第一段中,第四点从“朕见薛聪,不能不惮”和“动辄匡谏,事多听允”可以看出;第五点可从其对新任相州刺史拓跋雍的嘱咐看出。

【参考译文】

北魏高祖孝文帝游赏华林园,观览过去曹魏明帝所筑的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说道:“山水是仁者、智者所喜爱的,应该重新加以修复。”孝文帝回答说:“魏明帝因奢侈失之于前,朕怎么可以步其后尘呢?”孝文帝爱好读书,经常手不释卷,外出时在车中或者在马鞍之上仍不忘讲学论道。他又擅长吟诗作文,常常骑在马上口头作诗,作完之后,不用更改一个字,自从太和十年之后,各种诏令、策书都是自己撰写。他还爱好贤才、善士,求贤心切,如饥似渴。凡是与他交往接近的,他总是对他们寄以普通人布衣素服 的情意而不以帝王自居。比如李冲、李彪、高闾、王肃、郭祚、宋弁、刘芳、崔光、邢峦等人,都因资质文雅而得到他的亲近,并且担任了重要职位,因此而显贵。李冲等人为朝廷制礼作乐,成绩斐然,郁郁可观,有太平淳古之风。

北魏治书侍御史薛聪是薛辩的曾孙,他弹劾人不畏避强横之人,孝文帝有时想要宽恕被弹劾者,薛聪就和他争辩。以致孝文帝经常说:“朕见了薛聪,也不能不害怕,何况其他人呢?”因此,那些贵戚们不得不有所收敛。薛聪升至直阁将军,并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孝文帝对外表明是重用他的德行才气,而在内心则把他视为心腹,皇宫中的卫士禁兵,全部交给他来统管,所以直到孝文帝去世,他一直担任直阁将军。每次上朝,群臣百官退朝之后,薛聪总是留下来陪侍孝文帝,两人在帷幕后面议论政事,有时能整整说上一昼夜,对于时事政治方面的得失利弊,薛聪动辄加以匡正劝谏,所见大多被采纳。然而,薛聪为人做事厚重而谨慎,所以外界并不能窥见他的内心边际。孝文帝想要进升薛聪的名分地位,可是他总是苦苦辞让,不愿领受。孝文帝对他的态度也能体贴理解,对他说道:“您内禀仁义忠信之质,天爵自高,固然不必再凭借公卿大夫这些所谓人爵荣身了。”

九月,庚午(初四),北魏皇帝的后妃、夫人、嫔御等以及内外文武百官全部迁于洛阳。

丙戌二十日,北魏孝文帝到达邺地,多次来到相州刺史高闾的官舍,赞美他治理本州的成效,赏赐特别丰厚。高闾数次请求孝文帝让他回到本土幽州去做官,孝文帝因此而发布诏令:“高闾以该告老退休的年龄,方才要求衣锦还乡,他这样只知进而不知退,实在有损于谦德,所以降其封号为平北将军。他是朝廷中年龄和资历都相当老的大臣,应当顺遂他的心愿,所以调任他为幽州刺史。这样做可以既起到劝善存法的作用,又满足了他的请求,以示朝廷之恩。”孝文帝又任命高阳王拓跋雍为相州刺史,并且告诫他说:“作一州之长也容易,也难。‘自己言行端正,不用法令别人也会遵从’,如此就容易;‘自己立身不正,即使以法令强迫别人也不会听从’,所以说难。”

15A 【解析】作者并不希望早日到达宜州,宜州为作者贬谪之处,地方遥远,作者是无奈前去。目送归鸿,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

16.①思念家乡的愁苦。词的上阕以“目送归鸿”和“子规言语”写出了身处异乡难以排遣的思归之愁。②贬谪远地的悲伤。诗人被贬宜州,“云不度”写出了被贬路途遥远艰难,表达了仕途坎坷,前途黯淡的伤感;③强自开解的豁达。虽然境遇艰难,作者仍然告诉自己“忧能损性”“休朝暮”,表达了一种理性的自宽;④对闲适生活的期待。最后两句用“西山雨”“南浦云”来描绘想象中闲适的暮年生活,表达了期待与向往。(一点 2 分,任答 3点满分)

17.(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逍遥游》;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李清照《渔家傲》)

18B 【解析】修旧如旧:在修缮的同时,又要保留古建筑原有风貌。整旧如新:修整陈旧的、破损的东西,使之如同新的一样。第一空很明显,“国潮”是需要保持中国文化的特征,所以选择“修旧如旧”;内含: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内容。内涵:内在的涵养;逻辑上指概念中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此处关注其外延部分的文化属性,所以选择“内涵”。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 或者辨别它的滋味。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因此处带有欣赏的意味,选择“领略”更合适。画龙点睛:比喻绘画、作文在紧要之处加上一笔,使其灵活而有神。生花妙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此处非表述写作才能,选择“画龙点睛”更合适。

19D 【解析】首先关注“精神旨趣”和“审美意蕴”的先后关系,因后文有“在这个意义上,国潮设计贯通着我们的文化精神、美学风格和时代气象。”为了对应其顺序,“精神旨趣”应该在“审美意蕴”之前;接着需要关注“优秀的国潮设计”和“审美意蕴和精神旨趣”谁该做主语的问题,所处的自然段谈论的话题是“国潮设计”,自然应该以“优秀的国潮设计”为主语。

20.【答案】示例一:黛蓝高山承校训,殷红印章刻校名

示例二:名似镌刻朴无尘,训如山黛稳不移

示例三:黛蓝校训红体名,形如山章印我心。

(言之成理,符合要求就行)

21C  【解析】“凭借”为介词,“凭借特征”形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成分,掩盖了句子的主语。排除A。“眼睛大”“手短脚短”“不成比例的大脑袋”因结构不同而并列不当,排除BD。故选C

22.①为什么它能可爱得如此直击心灵(或深入人心)呢

②可爱是解锁快速注意力的第一把钥匙

③同时又不像真实的婴儿那么难伺候

【解析】第一空:不是研究它为何可爱,而是人们对它可爱的感受,若答为“为什么人们会如此地喜欢它呢”可得 1 分(答题者忽视了后文“可爱这种特征”需要前文铺垫)。“它为什么如此可爱”也可得1 分。若答“它为什么能成为顶流呢”,可得2分(既关注了它的可爱,也留意了人们的喜爱)。第二空:后文有“既然”,可见“可爱是一把钥匙”在前文必须有提及,因此补句中应该以“可爱”为主语,且使用“钥匙”的比喻手法;这句话是对前文实验的总结,而实验也显示出“大脑在看到萌物后的不到七分之一秒内就做出了反应。”,可见引发注意力非常快速;后文谈及“在那之后,有关同情与共感能力的大脑网络才会发挥作用。”,可见,可爱是第一位的。第三空:根据后文“婴儿是磨人精”推断出应该是其反面,但最好不重复使用原文“磨人”,若使用,可得 1 分。

23.【写作指导】

漫画作文,首先要欣赏漫画,特别留意那些夸张、变形等画面细节,并进行整体思考。

这幅漫画的核心元素有:水、山、人、点赞的大拇指、文字。文字内容为:做人像水,做事像山。做人要像水一样往低处走,坦荡乎如大海之谦之;做事要像山一样耸立起来,巍巍乎如高山之仰之。文字部分旨意明确,做人要坦荡、谦虚,做事要耸立、坚实。审题时尤其不能忽略漫画中的核心元素:点赞的大拇指和高高站立的人。

立意参考:

1.为人谦如水,处事巍如山,方能成长为大写的人。

2.坦荡、坚实,成就美好人生。

3.水之谦,山之巍,铸就君子品格。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kao/16842020251092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