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考 > 高考议论文范文1500字:百年辛亥似苍劲郁葱蓬勃振中华

高考议论文范文1500字:百年辛亥似苍劲郁葱蓬勃振中华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考议论文范文1500字:百年辛亥似苍劲郁葱蓬勃振中华

微信扫码分享


【#高考# 导语】写作文时若想信手拈来,必须有高质量的作文素材积累。但是素材不能只考虑越多越好,特别是在冲刺阶段,素材积累更要优质高效。所以在我们写好一篇高考作文之前,必须要多读高分范本,去挖掘它们的高分亮点,学习借鉴。今天金笔头网整理了《高考议论文范文1500字》我们来看一看吧!




  百年辛亥似苍劲郁葱蓬勃振中


  一百年前发生的伟*风暴是古中国与新中华民国的交接点。走在通往纪念馆的林荫道上,古木百年来散发出来的清香,似乎是百年辛亥革命精神无形转化而成的。作为一百年后的现代中国少年,来到孙中山纪念馆,仿佛故地重游般,使我对辛亥革命精神有着更为深刻的感慨和启发。


  百年辛亥,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辛亥革命是一场思想和改革的风暴,把落后和麻木不仁的空气卷走。这场风暴唤醒了沉睡的中华帝国,人们冲破了旧制度与封建思想的束缚,在民主自由共和的空气里呼吸。它就好像枯木上萌发的一枝嫩芽,需要无数爱国、有理想和抱负的革命党人的鲜血去浇灌。走在纪念馆里,看着图文的解说,内心又澎湃起来。也许那些为中国未来而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爱国者,才是真真正正上的英雄。孙中山先生思想构想的青藏铁路交通建设,提出的五权分立,地方县自治,和对外开放,在现代社会中仍存在着价值,一直引领着后人,在这基础上改革与创新。


  百年辛亥,少年图强展露锋芒


  绿荫道两旁的古树是那样苍劲挺拔。映入眼帘的参天古木,粗壮的树干稳而有力地生长在中华大地上,茂密的树冠,展现着百年来生命勃发的坚毅精神。我感觉,中国少年们正像那些庄重的古树上茂盛生长着的枝叶,而一百年前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辛亥革命,是那支撑着的树干。中国少年传承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力量,担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使命,蓬勃发展着。正像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所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百年辛亥,传承精神自强不息


  生长在伟人故里,“博爱,宽容,和谐,创新”让我自小耳濡目染;徜徉在老城的街道上,“民族”“民权”“民生”铭记着那段历史。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是自强不息,是薪火相传。面对以前掉皮掉肉流血流泪的黑暗年代,现在幸福的我们不能轻易说放弃。只要我们不是在战乱年代,不是在食不饱,穿不暖的贫苦年代,我们都可以抓住任何机会去发展自己。中国少年们还需要的,是辛亥革命里的核心精神——改革与创新。一个国家与民族,不可能延续着过去固定的思想与制度,要不断通过变革去完善与创造,才能让新的活力注入,推动整个民族向前,就像河面上泥沙冲击而成的小洲,只有前赴后继的翻滚着的浪潮把新的泥沙带入小洲,才能在湍急的河流上形成一座绿岛,斗转星移后,成为一片迷人的大陆。通过改革与创新,国家才能发展,才能壮大。


  假如少年不智,则国衰危;假如少年不强,则国滞落。走出纪念馆,我的到了许多辛亥革命所带来的启示,那就好像古老中国的一句箴言。我们要懂得,少年是民族发展的新枝条,要不断汲取创新精神,培养良好的价值观,才能为中华振兴而蓬勃发展,让这棵古老的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延伸阅读:其他作文范文两篇


  100年.一辈子


  一百年前,武昌市上空的那一声枪响震醒了多少热血的中华儿女,辛亥革命的星星之火在神州大地上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开来。虽然革命并没有*中国的封建帝制,但辛亥志士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安危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的精神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振兴和强大而前赴后继,誓死不屈。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100年的历史传承对于我们而言则是一生都要履践的誓言。


  民族主义·振兴中华、爱国若命


  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是历史和社会的必然产物。它既


  不是由于西方的思想而激起的骚动和不安,更不是少数人“极端感情”或“革命狂热”煽动下的“幼稚与疯狂”。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主义是对革命本质的诠释。眼看着国家正一步步陷入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两大泥沼中,中国人民渴望民族独立的强烈欲望被无限的激起,从而掀起了一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潮。


  历史的脚步已渐行渐远,我们有幸处在和平安定的年代,不再是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但我们同样肩负着民族振兴的伟大历史使命。我们目前或许还不能做一些多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使国家屹立于民族之林,但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为振兴中华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就像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那样“爱国若命”,“生平以爱国为前提”。只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它应该融入我们的血液生生不息的流淌,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及为中国人所必备的一种以国家尊严利益为重的习惯。


  民生·以民为主、勇于奉献


  在辛亥志士们的心目中,祖国并不是一个孤立抽象的概念,它代表的是亿万个血肉相连的同胞。孙中山先生曾说:“革命就是要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真诚的热爱同胞、关切同胞,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无论时代如何变更,人民群众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往往最基层的东西在越关键的时刻会越发重要。勇于奉献、勇于付出为国家民族的事业建设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之添砖加瓦。而作为高中生我们就要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尽己所能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享受在同一片蓝天下的欢乐,让自己的存在使身边的人们感到幸福,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延伸。


  民权·顺应潮流、放眼世界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100年前要想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


  而今天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及发展趋势使得我们必须要去了解趋势,顺应潮流。以博大的胸怀去观察认识这个时代、去包容一切的事物。并主动在探寻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结合当前形势及自身状况准确的定位自身,规划人生,畅想未来。努力做到在主动中求发展和进步,以高姿态迎接时代的考验,做新时代的主人。真正成为一个有领袖气质、绅士风度、大国民风范的中国人。


  100年有多久,它能使一个国家从落后被挨打变成独立自主改革开放的世界强国;它能使一群被压迫成习的中华儿女不再忍气吞声,争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它能使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摆脱封建愚昧,相信科学、相信自己,相信这个正在苏醒的剽悍的民族。


  辛亥革命已过去了一百年了,很多细节或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但它遗留下来的那顽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感,“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献身精神;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德还有顺应历史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铭刻于心的信念。这经历了一个世纪的中华精神定会在我们的传递中生生不息!


  100年的历史传承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而言都是一辈子的誓言。





  冷漠,比违法暴力更可怕


  近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引发热议,一乘客与司机因错过站台产生矛盾,在公交车行驶途中,车中乘客竟无一人上前进行劝阻,导致后续矛盾愈演愈烈。最终酿成了公交车坠江,十五人死亡的惨剧。


  这究竟是谁的过失?除了冲突当事人刘某与司机,车上旁观的乘客当真没有丝毫过失吗?这其中当然有过失之处了!若不是他们任由事态的发展,恶化,这又怎会导致惨剧的发生呢?公交车坠江,作为司机的刘某当然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但是旁观者对周围的冷漠,才是导致这场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他们间接地触犯了法律,损害了他人的财产人身安全。


  这些乘客的行为,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的“看客”文化,这些乘客不正是现实中丑陋的看客吗?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正是看客们的人生信条。鲁迅先生的《药》中拿着沾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给儿子治病的华老栓是看客;电影《九品芝麻官》中因惧怕权力,不敢揭露常氏灭门案的真相,任由受害女子蒙冤的百姓是看客当代网络上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惯于口诛笔伐的网友们也是看客……


  社会暴力诚然可怕,但是冷漠的“看客”文化更可怕,他们有着制止他人的能力,却因为冷漠将正义随意抛掷,他们往往是悲剧中的间接杀手。然而看客们想要的安全,恰恰是冷漠不能换取来的,终将使自己受到冷漠的惩罚。鲁迅先生对中国的“看客”文化痛心疾首,他一生都在用笔杆子唤醒沉睡冷漠的看客们,但是时至今日,此类惨剧的不断上演标志着我们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街上的老人摔倒了没人去扶,路上的光纤被盗也无人提醒,各式各样的社会漏洞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社会的冷漠。甚至在我们的校园里,偶尔也会有同学因为肥胖,矮小被他人嘲笑,捉弄,如果我们对此类现象继续置若罔闻,那么世界将会像以前那样安宁吗?我们难道也要成为那一个个冷漠无情的看客吗?我们的家园还会像曾经那样美丽和谐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不妨从现在开始,你我携手。用善意驱散冷漠的戾气,用关爱的暖阳消融严冬的冰川。我们坚信,在你我的努力下,世界终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在此我衷心地希望让我们的未来不再发生此类事件,让我们的世界更加芬芳迷人,让你我更加真诚善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考议论文范文1500字:百年辛亥似苍劲郁葱蓬勃振中华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