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金笔头网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1.高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2.高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5.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筚路蓝缕:只能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他东西多。

  8.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10.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4.人老珠黄:只用于形容妇女。

  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18.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19.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20.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21.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22.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23.沁人心脾:形容诗歌或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24.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25.别出心裁:形容构思、设计等独创一格。

3.高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全大

4.高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1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_序》)

  15.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_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_序》)

  16.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_序》)

  17.云销雨霁,_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_。(王勃《滕王_序》)

  1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_序》)

  1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5.高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通假字: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通“非”)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通“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畔”)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通“急”)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暮”)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通“彰”)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通“措”)

  忳郁邑余垞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通“郁悒”)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通“圆”)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通“罹”,遭受)

  终老不复取(通“娶”)

  槌床便大怒(通“捶”,敲打)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盛物之器)

  蒲苇纫如丝(通“韧”,柔软而结实)

  府吏见丁宁(“叮咛”,嘱咐)

  虽与府吏要(通“邀”)

  摧藏马悲哀(同“脏”,脏腑)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开封二模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理数试题答案解析

1000字高三年级演讲稿:问世间情是何物

高三年级化学必修一重点知识点

高三年级上学期生物知识点复习

高三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

高三年级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

太原市2022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理科数学试题二及参考答案

高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练习

高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san/18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