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高三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一轮复习中,考生依据课本对基础知识点和考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扫描,已建构起高考语文基本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思维方法。二轮复习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要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依据考纲,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找准自己的增长点,提高复习备考的实效性。金笔头网为你整理了《高三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你学习!

1.高三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南亚概述

  (1)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居民为白色人种

  (2)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南亚地区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2.高三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西亚和北非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和士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2)高原为主的地形

  平原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及两河流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400米)。

  (3)炎热干燥的气候

  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

  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地中海气候

  撒哈拉沙漠:世界面积的沙漠。地表植物稀少,地下石油丰富

  无流国——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七国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

  2.居民和经济

  (1)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白色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2)世界的石油库和磷矿库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储量占世界的1/2,产量占世界1/4,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为主要产油国,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为主要产油国

  油田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大浅多好)

  输出:输出量占生产量的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油田油管地中海、红海沿岸

  波斯湾日本

  北非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占世界的3/4,磷酸盐生产是该国的经济支柱

  (3)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3.高三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一年可以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气温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气温最低的季节;春秋是冬夏二季之间的过度季节。

  但是,并非所有的地区都有这种现象。一般而言,在中纬度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愈往极地(长冬无夏)、赤道(长夏无冬)四季愈不分明。此外,南北两半球的季节变化正好相反: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

  由于季节变化不仅取决于地球在一年中所处的绕日公转轨道位置的不同,而且还受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诸因素综合影响。因此,用不同的标准划分季节,有不同的结果。

  (1)天文科学上,我国是将“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欧美国家是将“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开始。全年可划分大致相待的四个季节,每季三个月。这样划分的结果是全国各地四季的日期是固定的,统一的。

  (2)气象科学上,采用统一的日期划分四季,每季三个月。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这种划分主要是考虑气候递变特点,便于分析比较。

  (3)实际上,由于各地区的寒热状况不同,有以气温为标准划分季节的:平均气温大于22o为夏,小于10o为冬,在10o-22o之间为春秋。这样划分的结果是在同一地点,四季长短不齐;在不同地点,同一季节的起讫是不同的,而且并非都是有四季。

  除了上述四季的划分外,在低纬度热带地区,有按干、湿季划分的。这是因为在这些地区的一年中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差异不大,气温变化不大,而雨水的多少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很大之故。在高纬度寒带地区,由于一年内昼夜长短的变化很大,还有根据昼夜长短来划分季节的。

4.高三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1、时间、时刻、时段、时区、区时和地方时:时间即时段又叫时间间隔,指时间的久暂,通常是用开始和终了的时刻来表示;时刻是指时间的迟早即时段图像中的某一点,时刻因适用经度的不同分地方时和标准时(区时);地方时是地球自转的效应,为克服其在使用中的诸多不便,人类建立了时区和区时的概念,前者指空间,后者指时刻。

  2、断流、季节河和时令河:断流是河流缺水最明显的标志,有自然原因如塔里木河一二月份断流,也有人为原因如黄河从断流到续流;季节性积水的河流叫季节河,也叫时令河。好比时令病就是指一定季节流行的病。

  3、理论时区和现实时区:某一种标准时适用的地区范围叫时区,分理论时区和现实时区,理论时区是按经度把全球分成24区,每区跨经度15度,各区中央经线都是15的整倍数分别为各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每一个时区的空间范围很严格;现实时区指某标准时适用的范围突破了理论时区的局限,如中国统一使用东八区的区时。

  4、径流、径流量和流量:径流指大气降水除去损耗后沿地面或地下运动的水流,按径流途径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按形成的水源条件可分为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有年径流量、月径流量、日径流量等;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流体积,单位为每秒立方米,是反映径流资源和****水库水量变化的基本指标。

  5、降水、降雨和降水量: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主要有雨、雪、冰雹等,其中的雨水部分叫降雨;降水量指一定时段内,降入到平地上未经渗漏、蒸发、流失的降水所积成的水层深度(固态降水折合成液态水计算)单位为毫米。

  6、阵风、盛行风和焚风:阵风指短时间内风向变动不定,风速强弱变化剧烈的风;盛行风即某一时期广泛流行某一种风向的风如季风,也叫主导风;焚风指沿山坡向下吹的热而干的风,空气比较干燥,受其影响易发生森林火灾。

5.高三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2.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高三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三地理《等温线》学案分析

有关高三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简短(四篇)

高三地理复习北方区域人文地理知识点

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地图

高三地理复习方法介绍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

高三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人教版)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必修二:城市区位

最新初一地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高三地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11篇)

2023年武汉二调高三地理考试试题答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san/183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