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金笔头网高三频道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助你金榜题名!

1.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的半圆为昏线,以西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二)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三)其它知识点:

  1、极点: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这是因为一天中极点离太阳的距离都相等的缘故。

  (1)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到23.5??间变化。

  (2)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如:若太阳直射21°N,则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度为21°;反之,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度为21°,则可知道太阳直射21°N。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和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0点日出,24点日落这些地点中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7°,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4、处于极昼期的地点(除该日极昼的地点)。处于极昼期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一天中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非极点地区表现为斜升斜落,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度大于0°,其大小等于当地纬度与极昼最低纬度大小之差;这些地点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7°(非极圈)

3.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⑴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⑵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⑶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⑷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⑥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⑸调整措施:

  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

  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

  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⑤稳妥发展核电;

  ⑥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⑦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⑩利用乙醇汽油。

  ⑹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

  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中国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⑺(去年)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①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②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⑻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①对西部的意义:

  a.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b.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c.增加就业机会;

  d.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②对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4.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度慢,航运条件较好。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3.河流水文特征: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两岸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

  4.河流地貌: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5.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6.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多雨型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河流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汛期,有时易出现洪涝灾害。

  干旱型气候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的夏季,流量,出现汛期。

  气温较低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以下,河流出现结冰期。冬季寒冷而漫长的地区,河流冰期较长。

  气温较高地区:冬季气温高于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

5.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盐度和洋流:

  ⑴盐度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高三地理上册第一次考试题(附答案)

最新高三地理教学计划教材分析(5篇)

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梳理

高三地理练习题及答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三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高三地理选修一复习知识点

辽宁省瓦房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综合复习检测题

高三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题

高三地理教师个人教学总结三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san/183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