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金笔头网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1.高三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1.一省制的中枢权力机构

  元朝建立后,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动荡。

  2.棉纺织业的发展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是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柔软结实的棉布日益流行,到明代后期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元代承前启后,烧成了着名的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人彩瓷生产时期。

  3.科学技术成就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一l316)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它以:365.2425日作为一年,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

  元代出现珠算法。

  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一项重要的农学成就。

  4.文学和艺术成就

  (1)散曲和杂剧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元代北方地区兴起了杂剧。散曲和杂剧合称元曲,关汉卿、马致远等是最为着名的元曲作家。

  (2)绘画艺术元代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更通过山水画作抒发出来。

2.高三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XX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XX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3.高三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XX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XXXX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XXXX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

  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XXXX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XXXX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XXXX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强

  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6.元朝新发展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明清时期XXXX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4.高三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XX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

  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高三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

  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

  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

  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

  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高三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相关文章:

最新高三历史教师上学期工作总结汇总(3篇)

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三历史的复习的方法详解

高三历史专题十二复习资料:思想解放

高三历史教师年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高三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人教版)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五代十国及辽宋

高三历史专题二复习资料:商业城市与交通

高三历史必修一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高三历史下册周考检测试题附加参考答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san/18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