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金笔头网高三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祝愿天下所有的学子们都能取得的成绩!

1.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2.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易错点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XX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兵家学派的孙膑著有兵书《孙膑兵法》,但孙膑并不主张穷兵黩武。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易混点

  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XX;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2、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

  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

3.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2、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壁画,地面画,陶器装饰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提出以形写神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造法度,雍容华贵

  5、宋代: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

  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风格奇特;木刻版画、年画等

  7、民间绘画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8、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4.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了解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了解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条件——城市国家。社会条件——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2、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了解雅典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

  《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内容广泛,条纹清晰。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罗马法稳固了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十五单元第30讲

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教学个人工作计划怎么写2022

高三历史教案: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高三历史试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高三历史教师年终工作总结(推荐)(9篇)

高三历史专题十二复习资料:思想解放

高三历史复习将知识点整合的方法

高三历史必修二模拟试题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轮复习及练习试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san/18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