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册必修三知识点

高三历册必修三知识点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历册必修三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金笔头网高三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三历册必修三知识点》,欢迎阅读,祝愿天下所有的学子们都能取得的成绩!

1.高三历册必修三知识点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XX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2.高三历册必修三知识点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

  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XX的情形,保证了XX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高三历册必修三知识点


  1、了解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了解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条件——城市国家。社会条件——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2、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了解雅典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

  《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内容广泛,条纹清晰。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罗马法稳固了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高三历册必修三知识点


  1.商的政治制度:中央: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卜、祝、史(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师(执掌军权)。地方:侯、伯。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周王为加强地域统治,“以藩屏周”。

  (2)措施:周王将宗族姻亲分派各地“授土”“授民”,广建子国。封国承担贡赋、军事、劳役等义务。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七国。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世卿世禄的等级序列。(3)作用:周王取得“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3.西周的宗法制: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1)目的:稳定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内部矛盾。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世卿世禄”制、父权家长制等,大宗和小宗。作用:维护了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特权;防止了家族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家”紧密结合。

  (3)宗法制特点:

  ①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家”和“国”密切结合;

  ②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等级森严。

  (4)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4.周礼:西周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礼乐制度。有严格的等级礼仪规定,不得“僭越”。(鼎和编钟)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XX色彩。

5.高三历册必修三知识点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背景:

  (1)经济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市民队伍壮大。

  (2)政治上:君主XX的强化与异化

  (3)思想上“统治者采取文化高压政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2、明朝中后期: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原因:

  出生于伊斯兰商人家庭,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少:深受心学影响;XX和社会的XX。

  (2)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3)思想主张:

  ①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道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

  ②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强调人的个性。

  ③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XX的欺诈。

  ④在诗文写作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4)评价: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高三历册必修三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三历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高三历册教案范例5篇

高三历册必修一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册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册月考试题整理

高三历册10月月考试题

2012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历册10月月考试题参考

高三历册必修三知识点

高三历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

高三历册期末考试试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历册必修三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san/184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