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年级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三年级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年级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金笔头网高三频道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年级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1.高三年级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2.高三年级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3.高三年级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高三年级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5.高三年级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

  ①直接接触;

  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高中英语,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高三年级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高三年级英语知识点总结

高三年级数学上册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三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高三年级英语必修三知识点

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高三年级除夕作文800字:我眼中的除夕夜

高三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开封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答案

高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年级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san/185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