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高三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一轮复习中,考生依据课本对基础知识点和考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扫描,已建构起高考语文基本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思维方法。二轮复习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要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依据考纲,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找准自己的增长点,提高复习备考的实效性。金笔头网为你整理了《高三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复习》希望可以帮助你学习!

1.高三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

  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高三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判断的依据

  ①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②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③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具体规律:

  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

  ②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③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

  ④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Na+>Mg2+>Al3+

  ⑤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

3.高三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常用的除杂方法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XX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两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XX钠结晶析出,得到XX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

  欲除去XX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将萃取后的碘单质和苯分离可采用蒸馏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4.高三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fe3+、al3+、zn2+、cu2+、nh4+、ag+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ch3coo–、f–、co32–、so32–、s2–、po43–、alo2–均与h+不能大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会生成正盐和水: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等;ca2+与f–,c2o42–等。

  (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al3+与hco3–、co32–、hs–、s2–、alo2–等;fe3+与hco3–、co32–、alo2–等。

  (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fe3+与i–、s2–;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i–、s2–、so32–、fe2+等;clo–与i–、s2–、so32–等。

  (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fe3+与scn–;al3+与f–等(alf63–)。

  (8)此外,还有与al反应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可能h+;可能oh–,含h+时一定不含no3–);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可能为酸溶液或碱溶液)等。

5.高三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1、SO2的性质:强的还原性、漂白性、弱的氧化性、酸性氧化物。

  2、SO2通入氯化钡、氯化钙溶液都没有沉淀。但是通入XX钡溶液有沉淀。因为SO2在水溶液中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与XX根构成XX,可以氧化SO2氧化成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

  3、SO42-的检验:先加HCl无现象,后加BaCl2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4、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5、除去SO2中的SO3可用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或浓H2SO4

  6、含有2molH2SO4的浓硫酸和1mol铜加热反应,得到的SO2不到1mol,原因是随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铜不反应。

  7、SO2使石蕊变色而不褪色,SO2不能漂白石蕊。

  8、常温下浓硫酸可以使铁铝钝化,钝化不是不反应,很快反应很快停止。钝化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

  9、S常温下是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S可以和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0、浓硫酸有吸水性,但是不能干燥氨气、硫化氢、碘化氢、溴化氢。

  11、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以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含量

  12、酸雨:pH<5.6的降雨,酸雨的产生主要是工业上燃烧煤产生大量的SO2,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酸雨,但是也有少量的XX酸雨。

  13、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但是臭氧不是越多越好,若超过10—5%对人体有害。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氟利昂、氮氧化物。

高三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复习相关文章:

高三年级英语作文:Road Safety_2000字

高三年级必修三政治知识点整理

高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高三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三年级政治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高三年级命题作文900字:眼泪的感悟

高三年级英语作文:中国的美食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必修三政治复习知识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san/186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