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竞赛历史试题

高三竞赛历史试题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竞赛历史试题

微信扫码分享

1.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在《中国史学散论》中指出“一个民族,总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这是因为,历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揭示他的未来的方向。”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 阐明了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B. 阐明了对历史的重视
C. 阐明了历史学对现实的关注 D. 阐明了史学家的政治眼光
2. 《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赢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000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在此,作者肯定的是( )
A.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3.在古罗马的一个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4.“但是许多事一开头就注定要失败,中国社会好像是准备好了要诞生一个新的朝代,不过19世纪的外部环境,却造成了一次流产。”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 )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 D.洋务运动
5.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的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 )
A.法国发生了* B.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
C. 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 D.普法战争爆发
6.《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7.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 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 )
A.支持北洋政府参加一战 B.对收回国家权益抱有幻想
C.认清了一战的本质 D.以俄为师、向往苏俄
8.右图是1954年9月20日,人民代表举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情景照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②与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原则有关
③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xx届人大会议上
④文化*期间曾经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
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
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高三竞赛历史试题相关文章:

高三竞赛历史试题

高三竞赛作文题目

2014高三竞赛作文题目大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竞赛历史试题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san/18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