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化学上学期复习知识点

高三化学上学期复习知识点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化学上学期复习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金笔头网高三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三化学上学期复习知识点》,欢迎阅读,祝愿天下所有的学子们都能取得的成绩!

1.高三化学上学期复习知识点


  1.氧族元素概述

  (1)包括:氧(8O)、硫(16S)、硒(34Se)、碲(52Te)、钋(84Po)等几种元素。

  (2)周期表中位置:VIA族;2-6周期。

  (3)最外层电子数:6e。

  (4)化合价:-2,0,+4,+6(O一般无正价)。

  (5)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即rO<Se

  (6)元素非金属性:从O→Te由强→弱。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1)相似性

  ①最外层电子都有6个电子,均能获得2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②在气态氢化物中均显2价,分子式为H2R。

  ③在价氧化物中均+6价,分子式为RO3。

  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RO4。

  (2)递变性(O、S、Se、Te)

  ①单质的溶沸点升高,氧化性减弱。

  ②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减小,还原性增强。

  ③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

2.高三化学上学期复习知识点


  一、浓硫酸“五性”

  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二、浓XX“四性”

  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三、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1)选主链,称某烷

  (2)编号位,定支链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4)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①最简化原则

  ②明确化原则,主要表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这些原则在命名时或判断命名的正误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

  一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

  二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

  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

  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五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六查:检查是否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画上等号。

3.高三化学上学期复习知识点


  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

  (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4)发出大量的热。

  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

  相关知识点:

  (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

  (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MnO2(作催化剂)=2H2O+O2↑

4.高三化学上学期复习知识点


  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为不一致,如Cu和Zn:金属性是:Cu>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Cu。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5.高三化学上学期复习知识点


  (一)钠的反应

  1.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的保存)

  2.钠跟硫研磨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3.钠跟水反应(现象)

  4.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5.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

  (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剧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

  2.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电子式,阴阳离子个数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作供氧剂):※作呼吸面具上述两个反应均存在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哪些)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3.氢氧化钠跟XX氧化物(Al2O3)反应;跟XX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6.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色(溶有溴单质),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7.氢氧化钠跟苯酚(酚羟基)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羟基没有酸性,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8.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XX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XX银(制银氨溶液)

  ⑦、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四)、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1.金属铝

  2.XX氧化物(氧化铝)

  3.XX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5.弱酸弱碱盐(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质

高三化学上学期复习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三化学上学期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

高三化学易错知识点归纳

2022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模板

关于高三化学复习计划,高三化学期末复习计划汇总(八篇)

高三化学下册测试试题

高三化学上册教案设计

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最新高三化学教师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汇总(4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化学上学期复习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san/18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