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虽然辛苦,但也伴随着快乐!下面是金笔头网整理的《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1.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37、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38、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40、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庆贺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43、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4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45、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7、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48、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49、一傅众咻:一人教,众多的人干扰。

  50、余能可贾: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2.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3.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4.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5.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6.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常误用为贬指。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必修5练习题:装在套子里的人【新人教版】

高三语文下册复习知识点

2020届河南省高三语文3月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三语文个人计划十三篇(优秀)

2022高三语文西城一模作文

高三语文学期教学工作计划(8篇)

最新-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九篇)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