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整理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金笔头网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整理》,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1.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整理


  1.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2.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主导。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4.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国有集体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2.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整理


  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⑷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⑹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

  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

  ①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

  ③有利于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

  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⑺俄罗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意义:

  ①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促进物资交流;

  ②加快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3.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整理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原因:

  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A、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B、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发展: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4.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整理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国际关系表现为共处与竞争、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多种形式,这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基本形式。

  (3)决定因素:国家间出现的亲疏冷热、分离聚合的关系,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引起冲突的根源。

  ②国家力量是国家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③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

  2.主权国家及其权利、义务

  (1)构成要素: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主权国家由四个必须同时具备的要素构成,即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2)权利义务:基本权利是:独立权(即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力)。平等权(即一切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的权利。自卫权,即国家保卫自己生存和独立的权利)。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进行管辖的权利)。

  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内政、干涉他国内政、外交以及和平解决国家之间争端。

  3.国际法的含义及其作用:

  (1)含义: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言之,国际法是调整国家关系的法律。

  (2)作用: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对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一,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第二,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减少国际纠纷;第三,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4.国际组织的含义、分类、作用:

  (1)含义:是指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通过正式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2)分类:可分为政治性的、专业性的;世界性的、区域性的;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等类型。

  (3)作用: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联合国:

  ①宗旨:维护国家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原则:国家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③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是全体会员国参加的审议机构,大会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产生广泛的政治影响。安理会是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对实质性问题实行大国一致的表决原则。

  ④联合国的作用:A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世界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5.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整理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改观客观世界)

  4.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

  5.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7.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

  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实践的)

  9、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此观点是正确的)

  10.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1.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2.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1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14.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15.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17.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

  1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方面)

  1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2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2.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推动作用)

  23.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4.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2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6.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27.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28.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29.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30.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

  31.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3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33.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

  34.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见,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

  35.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多少矛盾,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

  3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7.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8.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39.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40.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41.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42.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主观世界又影响改造客观世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