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四单元文化常识 《望海潮》
1高牙——《望海潮》“千骑拥高牙”: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2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
安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3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4.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
5重湖:这里指西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称重湖。 6.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7三秋:农历九月。
8.羌管弄晴: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这里泛指乐器。 9千骑拥高牙: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旗帜。
10.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多代指中书省,这里泛指朝廷。
《水龙吟》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
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楚天----战国时期楚国据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
3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和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用以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4莼鲈之思----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世说新语》记载:他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
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刻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5建康——《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6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7脍:把鱼、肉切细。
8刘郎才气:雄才大略的刘备。 9倩:请别人为自己做事。 10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11揾:擦拭眼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2.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荣誉之一。 3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4元嘉—— “元嘉草草”,年号(“元嘉”为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汉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
种名号,一般帝王遇登基、天降祥瑞、内讧外忧等大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常用年号称皇帝,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
5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供奉神祇的地方,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醉花阴》
瑞脑销金兽----瑞脑香在金兽炉中焚烧着。
《念奴娇•赤壁怀古》
1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2酹—— “一尊还酹江月”,酹,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窦娥冤》
1.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5)杂,杂角。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10.老身:老妇人自称。
11当垆:对着酒垆;在酒垆前卖酒。垆,古代酒店前放酒瓮的土台子。 12绣闼:妇女的居室。
13短筹:*。筹是古时计数和占卜用的工具,这里比喻寿数。 14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15市曹典刑:在闹市里执行死刑。市曹:热闹街市。典刑:按法行刑。
16苌弘化碧:苌弘: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其血化为碧玉。
17亢旱:大旱,亢:极。汗涔涔:汗水不停的留下。
《拿来主义》
1冠冕:(1)指仕宦的代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2)指第一;首位。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钟嵘《诗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 (3)指体面。《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2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烤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拜—— “拜为上卿”,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为或官职。常用官职升迁词语:(1)授官:除
拜 (2)升官:迁 擢 (3)降官:谪 左迁 (4)免官:罢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 2上卿:战国时德官阶。 3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4舍人:左右亲信或门客的通称。
5肉袒伏斧质: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质: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5美人:妃嫔。
6斋戒——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
表示诚心致敬。
7列观----一般的宫殿,这里指章台。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8有司——《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
以称官吏为“有司”
9九宾——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傧相九人依
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10坚明约束:坚守契约。坚明:坚决明确的。约束:遵守约定。 1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修敬:表示敬意。修:整饰。 12.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13上大夫:大夫中的官阶,比卿低一级。 14.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15.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16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17将军;春秋时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
《苏武传》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2郎;官名,汉代专职皇帝的侍从官。 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
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13.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14.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15丈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
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6爵通侯----爵位封为通侯。通侯,爵位名,秦代制爵二十级,一级叫彻侯。汉朝继承秦制,
后因汉武帝名彻,避讳改为通侯,苏建封为平陵侯。
17太夫人:苏武的母亲。18女弟:妹妹。19保宫:汉代拘禁犯罪官吏及其眷属的地方。 20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
21斧钺: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
《张衡传》
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学府。 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5.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9.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 10.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11.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12.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13.下车:官吏初到任。 14.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15.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6.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相关文章: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六课《芣苢》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语文上学期复习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三《发现》教学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一语文古诗词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语文教案设计

最新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上册(5篇)

高一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yi/18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