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高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金笔头网为你整理的《高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14、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1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活用为动词。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16、使使以闻大王(使:动词活用为名词,使者。)

  17、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8、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19、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20、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使: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命。)

  21、沛公军霸上。(名词用如动词,驻军,动词)

  22、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如动词,为王、称王,动词)

  23、吾得兄事之。(名词用如动词,做事、侍奉,动词)

  24、籍吏民。(名词用如动词,登记,动词)

  25、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用如动词,使眼色,动词)

  26、刑人如恐不胜。(名词用如动词,施加肉刑,动词)

  27、道芷阳。(名词用如动词,取道,动词)

  28、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如动词,友善、交好,动词)

  2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30、项伯XX,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3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

  3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之止,制止,使动)

  33、樊哙侧其盾以撞(使……斜侧着,使动)

  3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用对侍兄长的礼节)

  35、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用翅膀)

  3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7、头发上指。(名词作状语,向上)

  38、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2.高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北地区。

  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地区。

  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则入为寿

  古义:敬酒。

  今义: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地讲述。

  16、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3.高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

  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全都。)

  5、用心一也(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每一)

  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一样)

  爱: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成公四年》(家族)

  焉: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2、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3、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向北建造,折向西面。)

  2、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

  3、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夫:

  1、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4.高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5.高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品。

高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说课稿:登高

高一语文演讲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人教版带答案

高一语文教案(优秀6篇)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词

高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词语辨析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

推荐高一语文元宵节怎么写(4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yi/18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