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金笔头网为你整理的《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2.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

  (3)加热浓缩FeCl3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的混合物,灼烧得Fe2O3。

  (4)加热蒸干(NH4)2CO3或NH4HCO3型的盐溶液时,得不到固体.

  (5)加热蒸干Ca(HCO3)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

  (6)加热Mg(HCO3)2、MgCO3溶液最后得到Mg(OH)2固体.

  (7)净水剂的选择:如Al3+,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

  (8)的使用时应考虑水解。如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9)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10)液可洗涤油污。

  (11)试剂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试剂.

3.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是一个远未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Cl、Na、K、Mg、Ca、S、C、F、B、Br、Sr11种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余为微量元素。常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基础上制取镁、钾、溴及其化合物。

  2、海水淡化

  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蒸馏法的原理是把水加热到水的沸点,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与海水中的盐分离,水蒸气冷凝得淡水。

  3、海水提溴

  浓缩海水,然后用氯气置换出溴单质,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将溴单质吹出,用二氧化硫还原为氢溴酸,达到富集目的,然后在用氯气氧化,得到溴单质。

  有关反应方程式:

  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H2SO4;

  ③2HBr+Cl2=2HCl+Br2.

  4、海带提碘

  海带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提取时用适当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成I2,再萃取出来。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实验方法:

  (1)用剪刀剪碎海带,用酒精湿润,放入坩锅中。

  (2)灼烧海带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3)将海带灰移到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煮沸、过滤。

  (4)在滤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证明含碘的现象: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2I-+H2O2+2H+=I2+2H2O.

4.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5.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6.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年级必修一英语知识点

高一年级上学期德育计划范本

高一年级寒假英语作业题外研版(带答案)

高一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复习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年级语文师说原文及译文

高一年级英语语法专项练习题

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一年级关于年夜饭的作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yi/187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