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一# 导语】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化学复习方法。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篇一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2.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篇二


  硅酸盐

  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溶于水,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有白色沉淀生成)

  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

  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系数。

  硅酸钠:Na2SiO3Na2O·SiO2

  硅酸钙:CaSiO3CaO·SiO2

  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正长石:KAlSiO3不能写成K2O·Al2O3·3SiO2,应写成K2O·Al2O3·6SiO2

3.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篇三


  盐

  1、铁盐(铁为+3价)、亚铁盐(铁为+2价)的性质:

  ①铁盐(铁为+3价)具有氧化性,可以被还原剂(如铁、铜等)还原成亚铁盐:

  2FeCl3+Fe=3FeCl2(2Fe3++Fe=3Fe2+)(价态归中规律)

  2FeCl3+Cu=2FeCl2+CuCl2(2Fe3++Cu=2Fe2++Cu2+)(制印刷电路板的反应原理)

  亚铁盐(铁为+2价)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如氯气、氧气、XX等)氧化成铁盐:

  2FeCl2+Cl2=2FeCl3(2Fe2++Cl2=2Fe3++2Cl-)

  ②Fe3+离子的检验:

  a.溶液呈黄色;

  b.加入KSCN(硫氰化钾)溶液变红色;

  c.加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Fe2+离子的检验:

  a.溶液呈浅绿色;

  b.先在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色;

  c.加入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4.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篇四


  氧化物

  1、Al2O3的性质: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溶物,其熔点很高,可用来制造耐火材料如坩锅、耐火管、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Al2O3是XX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Al2O3+6HCl=2AlCl3+3H2O(Al2O3+6H+=2A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2OH-=2AlO2-+H2O)

  2、铁的氧化物的性质:FeO、Fe2O3都为碱性氧化物,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2HCl=FeCl2+H2O

  Fe2O3+6HCl=2FeCl3+3H2O

5.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篇五


  离子共存问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淀:AgCl、BaSO4、BaSO3、BaCO3、CaCO3、Mg(OH)2、Cu(OH)2等。

  生成气体:CO32-、HC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H2O:

  ①H+和OH-生成H2O。

  ②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如:HCO3-+H+=H2O+CO2↑,HCO3-+OH-=H2O+CO32-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Cu2+、Fe3+、Fe2+、MnO4-(常见这四种有色离子)。

  ②注意挖掘某些隐含离子:酸性溶液(或pH

  ③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篇六


  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7.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篇七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