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梳理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梳理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一# 导语】偶尔会抱怨为什么自己没天赋,又或者因为别人能轻易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而不平衡。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完全没办法。现在的我倒觉得这样也好,世上或许有人能一步登天,但那人不是我。自己一点一点抓住的东西,比什么都来得真实。用时间换天份,用坚持换机遇,我走得很慢,但我绝不回头。金笔头网高一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梳理》供大家参考!
【篇一】

  1.百团大战

  背景:抗战相持阶段日本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目的:振奋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机。

  情况:1940则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大规模作战。

  评价: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敌人的战役。打击了日本,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人民抗战信心。

  2.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1)“三三制”政权。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土地政策。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处理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这项政策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但又保存了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要求农民交租交息,但须保障农民的承佃权。它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

  (3)精兵简政。为了克服根据地的物资困难,减轻人民负担,根据地实行了精兵简政政策。“精兵”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地方武装,提高主力部队的战斗力;“简政”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财政开支,提高工作效能。

  (4)大生产运动。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号召生产运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军民生活,密切了干群联系,积累了发展生产和管理经济的经验。

  (5)整风运动。为了从思想上彻底清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提高新党员的思想水平和理论素养,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即整风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整风,使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中共七大

  (1)背景:1945年5月,国民党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召开六大。为使抗战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为争取光明中国之前途,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4月~6月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由于国民党继续法西斯*统治,坚持反人民立场,在日本被打败后,中国仍可能发生内战。这是黑暗的前途。我们要努力实现光明的前途。报告还指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人民当前的基本要求。只有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才能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达到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目的。

  ②大会提出了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③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党的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4.抗战胜利的意义

  (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重难点】

  1.中共七大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的原因

  中共七大之所以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主要是因为: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从思想上看,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从组织上看,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期间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巩固;从政策策略上看,中国共产党能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斗争形势的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发挥的作用上看,到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成了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重要准备。

  2.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走向成熟

  (1)坚持全面抗战,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壮大了人民民主力量,统一战线、人民战争军事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2)经过延安整风及中共七大,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党内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既是中国人民反帝民主革命;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进步的、正义的事业,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沦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

  (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力量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对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4.抗日战争胜利的宝贵经验

  (1)落后就要挨打。惟有国富民强才能使侵略者不敢轻举妄动,才能减少在战争中的损失,并为最终战胜侵略者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2)全民族抗战必胜,分裂不得人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的法宝。而中国共产党在促成、维护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着主导作用,成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真正核心。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在任何时候都是国家和民族兴衰的根本保证,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更是如此。抗战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3)持久战的总方针,是最终取胜的正确战略。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正确方针成为夺取彻底胜利的指南。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对夺取抗战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

  5.关于整风运动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的原因:

  ①遵义会议以来,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还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这种错误。②抗战以来新党员增加较多,他们革命热情很高,但思想水平和理论素养有待提高。③抗日战争形势错综复杂,各个根据地处于分散和经常变动的状态,党内思想教育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一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是完全必要的。

  (2)整风运动的意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伟大的创举,它在政治路线方面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在组织路线方面,找到了解决党内矛盾问题的方法——“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在思想路线方面,使全党从“左”倾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成为全党的共识。总之,通过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同步练习题1】

  1.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②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③实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④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A.①②③B.②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大生产运动的历史功绩在于()

  A.战胜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B.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C.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D.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发展生产和管理经济的经验

  3.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采用的基本方针是()

  A.游击战B.运动战C.阵地战D.闪电战

  4.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其战役目的是()

  A.进行战略反攻,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B.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

  C.振奋抗战的军民,争取时局好转

  D.破坏交通线,为反攻创造条件

  5.1942年,中共领导的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整风运动()

  A.促进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

  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纠正了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

  【同步练习题2】

  1.中国共产党维护或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措施或行动中不包括()

  A.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B.在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

  C.实行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D.实行精兵简政政策

  2.194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决议》中规定:“在富农减息减租后,同时(农民)需要交租交息,并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根据上述决议()

  A.富农的土地应征收B.富农的财产应没收

  C.富农应遭监禁D.富农可参加“三三制”政权任职

  3.下列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的概括,比较全面完整的是()

  A.由局部抗战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

  B.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战争

  C.在两条抗战路线指导下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民族战争

  D.世界现代最早起来单独抗击侵略的反法西斯战争

  4.中国军队向敌占区发动主动进攻并获胜利的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和台儿庄大捷B.多伦之战和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D.枣宜会战和太原会战

  5.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为提高民主政府行政效能而采取的措施是()

  A.以“三三制”原则建立民主政权B.实行精兵简政的政策

  C.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D.开展思想整风运动

  参考答案

  同步练习题1

  1.C2.C3.A4.C5.A

  同步练习题2

  1.D2.D3.A4.B5.B

【篇二】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原因:

  ①国民党政权性质决定;

  ②日本诱降的影响;

  ③中共敌后武装力量的发展。

  标志:

  1939年初。国民党xx届xx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把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

  中共中央的三大口号: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二、皖南事变(1941年初)

  经过:

  新四军9000余人遵照国民党军事*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从安徽泾县云岭出发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血战七昼夜,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害,这就是“皖南事变”。

  中共中央的对策:

  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军部;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认识:

  ①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

  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重的政党。

  三、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

  豫湘桂战役:

  1944年。日军为打通中国通往南洋的大陆交通线发动。它是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的一次战役,国民党溃败。这是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造成的恶果。

  四、治外法权等特权被废除

  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而攫取的一些治外法权,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五、*统治和经济掠夺

  *统治的特征: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相结合、渗透。

  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同步练习题1】

  1.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两面性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改变侵华方针B.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C.资产阶级的两面性D.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

  2.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和“和平、民主、团结”口号共同点是()

  A.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尽力争取国内和平的真正实现。

  C.维持国共合作关系D.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其用意是()

  A.不准备与国民党继续合作B.以斗争求团结

  C.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显示人民军队的力量

  4.抗战时期,四大家族加强经济垄断的政策有()

  ①在工业上加强对工业的垄断②在农业上采取“粮食征购”、“征借”等措施,剥削农民③在商业上实行专卖政策④在金融上,改革币制,实行法币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同步练习题2】

  1.枣宜会战和豫湘桂战役的结局表明()

  ①正面战场仍是抗日的主战场②正面战场的形势严重恶化③国民政府仍坚持片面抗战路线④英美在华的绥靖政策破产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

  2.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始终未放弃抗日的主要原因是()

  A.英美支持抗日B.日本未改变灭亡中国的方针

  C.人民反对投降D.中国共产党的反击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然存在斗争的一面,其根本原因是()

  A.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B.两党的抗战路线不同

  C.两党对日本侵略者认识程度不同D.国民党是被迫与共产党合作的

  4.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反共反人民的倾向日益增长,其原因主要有()

  ①国共两党摩擦不断发生②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武装不断发展③日本对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政策④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④

  【同步练习题3】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皖南事变。据此回答第1题~第3题:

  1.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②英美支持蒋介石皖南事变③中国共产党坚决回击顽固派的进攻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③④

  2.以下对皖南事变后各方面反映的表述,错误的是()

  A.国民党左派发起*活动

  B.苏联严厉斥责蒋介石反共反人民

  C.英美不同意蒋介石的做法

  D.民主党派改变态度,拥护共产党

  3.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表明国民党()

  A.准备投降日本B.企图消灭共产党

  C.亲日派开始掌权D,企图削弱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4.武汉失守后,国民党领导集团的希望是()

  A.总结防御阶段战争,以利再战B.英美出面调停,实现日蒋妥协

  C.加强国共合作力度,团结抗战D.协助英美组建同盟,争取外援

  5.1939年初到1941年间,日军向华中、华南发动局部进攻,其动机是()

  A.逼迫国民政府投降B.为太平洋战争稳定后方

  C.打通大陆交通线D.摧毁国民政府的主力

  参考答案

  【同步练习题1】

  1.B2.C3.C4.B

  【同步练习题2】

  1.C2.B3.A4.C

  【同步练习题3】

  1.C2.D3.D4.B5.D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梳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梳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