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年级下册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高一年级下册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一年级下册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一# 导语】高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将来决战高考取胜的关键阶段,金笔头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下册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年级下册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篇一


  铁

  1、单质铁的物理性质:铁片是银白色的,铁粉呈黑色,纯铁不易生锈,但生铁(含碳杂质的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原因:形成了铁碳原电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单质铁的化学性质:

  ①铁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②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2HCl=FeCl2+H2↑(Fe+2H+=Fe2++H2↑)

  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或浓XX钝化。加热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③与盐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④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

2.高一年级下册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篇二


  离子共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2)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3)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3.高一年级下册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篇三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4.高一年级下册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篇四


  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5.高一年级下册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篇五


  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A-Z电子数=Z

  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量数=14,质子数=6,中子数=14-6=8电子数=6

  2.元素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共有7个周期,1~3周期为短周期共有18种元素。元素周期表的纵行称为族,共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Ⅷ族。

  主族的表示方法: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3.第三周期元素(11~17号元素)性质比较

  4.元素金属性越强,越容易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其氢氧化物碱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与H2反应生成氢化物,其氢化物越稳定,其价含氧酸酸性越强。

  5.周期表中,左下方元素,原子半径大,元素金属性。

  6.周期表中,右上方元素,原子半径小,元素非金属性

  7.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的是Na,最小的是H;最活泼的金属是Na,最活泼的非金属是F,的碱是NaOH,的含氧酸是HClO4,最稳定的氢化物是HF。

  8.O元素和F元素没有正价

  9.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10.判断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方法:离子键存在于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阴离子之间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11.离子化合物:含有金属元素或铵根离子(NH4+)的化合物。如:NaCl、CaCl2、NaOH等。

6.高一年级下册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篇六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一年级下册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