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高一政治教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高一政治教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一政治教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微信扫码分享

第六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教学目标】
1、识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识记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
3、理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 教时
【教学内容】一、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
2、识记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3、识记理解公在制主体地位及表现;
4、识记理解运用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5、识记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教学重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
2、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3、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教学难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
2、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3、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预习思考题;
【教学准备】
1、教学投影片;
2、目标检测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目标
1、课堂提问:
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本节课开始,我们着重介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3、板书课题
4、出示教学目标
二、引导自学
㈠、布置学生自学课本87至90页,通过自学,能回答以下思考题,大致理清课本脉络结构;
自学思考题
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3、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6、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想一想: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什么?
7、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什么?(我们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讨论: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㈡、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
三、教师导教
㈠、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思考题,分析、梳理教材
第六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一、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3、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因此 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其他所有制经济。促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想一想: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什么?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并受国家宏观政策的调节。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会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我国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什么?(我们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要求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对商品生产和流通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和流通主要由市场调节,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通过市场进行配置。这样使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提高素质。
讨论: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并受国家宏观经济的调节。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需要、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国家税收、扩大建设资金来源、增 加社会财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现阶段大力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㈡、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板书;
四、目标检测(另附页)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下一框节内容;
2、完成《伴你学》相关练习;
3、课堂作业:
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 2 教时
【教学内容】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教学目标】
1、识记《纲要》制定的基本原则;
2、识记‘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3、识记理解未来50年的具体发展目标;
4、识记理解运用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大意义;
5、识记理解运用确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具体要求;
6、识记理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教学重点】
1、‘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2、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大意义;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2、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大意义;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法指导】
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预习思考题;
【教学准备】
1、抄有教学目标及思考题的投影片;
2、目标检测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目标
1、课堂提问: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2、导入新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光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还要有政治、文化方面的发展;
3、板书课题
4、出示教学目标
二、引导自学
㈠、布置学生自学课本 90至94 页,通过自学,能回答以下思考题,大致理清课本脉络结构;
自学思考题
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
3、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前十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5、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意义是什么?
6、如何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7、为什么要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想一想: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有何重要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㈡、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
三、教师导教
㈠、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思考题,分析、梳理教材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世纪之交,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
2、从21世纪开始,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3、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③、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④、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奋斗目标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次出现,第一次在P80)
5、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一政治教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