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册全册教案

高一历册全册教案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一历册全册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以下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历册全册教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知识梳理: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王位世袭制:(特点: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2、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相、卿士;地方:侯、伯)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统治。
内容:①周王将王畿以外的一些_____________等分封给________、_______和古代________,让他们建立起诸侯国。
②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权利:在自已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在自已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吏,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影响:积极:①加强了周天子对_______的统治。②开发______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③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诸侯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危及中央政权。(是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
特点:① __,_ ____: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②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实质:西周政权的组织形式。
破坏: 时间:
原因: 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表现:楚王问鼎;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目的:为巩固____ _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上的矛盾。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特点: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②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大宗和小宗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家”和“国”密切结合。③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④等级森严
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___________,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作用: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_ __和_ ____,强化王权。

(四)礼乐制度
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周三代)
①以_________为核心,带有浓厚的_____色彩。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③ 统治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知识梳理: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前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二)内容:1、首创皇帝制度;
①“始皇帝”的来历:秦王______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_______,功过________”,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_________”,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②特征:皇帝独尊 皇位 皇权
2、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________(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_ ____ __ )、________(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 ,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三公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________手中。
决策方式: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_______,最后由______裁决。减少决策失误。
3、地方实行郡县制
内容:(1)地方行政机构分________两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设________。县是郡的下级地方行政机构,县设________。
(2)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___________。
作用:实现对__________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 :①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③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三)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积极:①形成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②对国家的统一,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④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消极:皇帝依靠其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形成*,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知识梳理: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1、汉朝: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1)原因: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封国势力扩大威胁朝廷
(2)措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1)原因: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
(2)结果: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上: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_________的祸根。
4、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目的: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措施:①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归中央直管,其他地方设行省
②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③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2)意义: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1、 汉朝:削弱相权
(1)原因:汉初相权位高权重,威胁皇权
(2)措施: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
(3)结果: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 魏晋南北朝:分散相权,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 隋唐:分散相权
(1)措施: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辖六部)
(2)影响:①相权一分为三,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消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②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协调,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4、宋朝:分割相权
(1)措施:①设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
②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影响:削弱了相权,皇权加强
5、元朝:相权扩大
(1)措施: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
(2)结果:相权日大,对皇权构成威胁

(三)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
1.汉朝:(1)制度:主要实行________。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影响:_______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制度: ________。
3.隋唐:制度: ________。________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________,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的评价:积极━━①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把读书上、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历史朝沿用,影响深远;消极━━① 科举考试仅注重知识内容的考查,忽视了实践能力。② 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加强对官吏的控制,逐渐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知识梳理: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君主专制的新高度——明朝
1、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废______、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中国的__ ___从此被废除。
废除宰相制度原因:①历史原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致皇权不稳 ;
②直接原因:胡惟庸的骄横跋扈,骄恣擅权;
③根本原因: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影响:积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消极:皇权过分集中也易造成太监乱政
2、内阁的设立:①明太祖设立___________(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
②明成祖设立______,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机构,是________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二)君主专制的顶峰——清朝
(1)清初承袭明制,设___ __管理日常事务,军国大事由满洲______________来处理。
(2)南书房的设置:康熙在宫内设 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3)军机处的设立
①时间:雍正帝。
②为处理西北__ ___,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官员充任。
③权限:上传下达(皇帝政令的传达部门),跪受笔录。
④积极作用:简化处理政务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____ _____。
⑤结果: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_______手中。
⑥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____ __。

(三)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巩固;
②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环境下,利于民族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 ①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②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思想 ;
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极大妨碍社会进步,拉大东西方差距。


知识梳理: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产生条件:
1、地理因素:多山、多岛、靠海
2、政治因素: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基本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3、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二)雅典民主制发展历程
(1)雅典梭伦改革(BC 6C初),奠定雅典民主的基础。
背景:社会矛盾尖锐:新兴工商业者、平民与旧氏族贵族之间矛盾
内容: ①根据财产多寡划,分四个公民等级;②公民大会——权力机关(各级公民)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⑤废除债奴制;
意义:①动摇了旧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②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BC6末),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内容: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作为选举单位;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③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④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⑤“陶片放逐法”;
意义:①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政治特权②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③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伯里克利改革(BC5C),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内容:①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②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③陪审法庭(30岁以上)——司法与监察机关;④鼓励公民参政——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
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
3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相对平等
4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少数人的民主(即奴隶主的民主)。
5.雅典民主制评价:
(1)积极:①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②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2)局限:①只是“________________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②___________的产物。③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的隐患。④狭隘的城邦体制,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知识梳理: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 含义: 公元前6C末—7C,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

(二) 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1形成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早期罗马国家只有________,没有成文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2)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____________》。《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标志着________的诞生。
积极作用: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有法可依,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保护了平民利益。
实质:(局限性)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利益,法律体现阶级性。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2 发展阶段: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1)公民法含义: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使用范围主要是限于罗马公民之间,所以被成为公民法。
(2)原因:①罗马帝国扩张,疆域扩大,为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②政治经济发展,出现新矛盾,公民法已无法应对新变化(主要原因) ②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 ③法学家也积极编撰法典
(3)措施: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予适当的法律保护。
(4)结果: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 完善阶段:《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查士丁尼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篡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即《___________》,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三)罗马法的主要(核心)内容:保护____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五).罗马法的影响
1积极:(1)对帝国统治的影响: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基础,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②它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缓解了社会矛盾。③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2)对后世的深远影响:①它是欧洲历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
②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拿破仑法典》、《权利法案》、美《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人权宣言》都以罗马法为理论基础;现代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等都受罗马法的影响;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原则。)③成为近代__________反封建、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2 局限性:维护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知识梳理: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 、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英国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过程:1640年,革命爆发,处理查理一世。1688年,“________”,标志革命结束。
二、确立与发展过程
(一)确立:《权利法案》
1.时间:1689年,议会颁布《___________》。
2目的: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3.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______的权利,保证议会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权力。
4.意义:(1)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________”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确立起来。
(2)资产阶级通过______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
(3)资产阶级的权益之争,在议会得以______方式实现,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二)发展:责任制内阁(简称内阁)的形成
1 形成:18世纪初(1721年),沃尔波尔是第一位首相
2成员组成: 内阁的首脑是首相(职权),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3原则: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大政方针上与_______保持一致。内阁对______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首相的权力:首相有权解散议会、提名内阁成员、决定国家政策、掌握______大权。首相通过议会掌握______权,实际上掌握国家大权。
(三)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意义:1832年议会改革,加强____________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推动代议制的发展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君主统而不治②议会权力至上③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1国内意义:①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使各派的斗争处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稳定了社会环境;③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免专制*,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2国际意义: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发源地,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典范。

知识梳理: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前提: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的独立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二)依据:1787年宪法
1 背景:①独立战争后,松散的______无权,各州的权利很大,导致独立之初,美国形势严峻(必要性)。
②为了建立强有利的中央政府(目的)。
③资产阶级领导人受启蒙思想影响(理论来源)
2内容:①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的权力。
②把美国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三权分立。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大权。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
3 原则:
(1)联邦制原则:确立了美国的_______政体,它维护了______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政权。
(2)分权与制衡原则:按_________学说,推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把国家职权分为_____(全国性议会:立法,掌管财政)、______(统管全国的司法体系:法院)和______(全国行政长官:总统)三个部门。
(3)民主原则:规定了总统和议员由______产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4 评价:
进步性:(1)它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
(2)强调国家权力,突出 原则,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3)美国的联邦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局限性: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拥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
(三)确立:1789年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
(四)发展完善: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民主党和共和党)
1过程:①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②19世纪50年代中期,两党对峙格局形成。
2 特色: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3、本质: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附: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1、不同点:
项 目 美国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产生背景 封建传统薄弱 封建势力强大
国家元首 总统 国王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四年,不得超过两届 终身制
国家元首的权力 掌握国家的实权 无实权,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政府首脑 总统 首相
政府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
国家权力中心 总统 议会
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总统无权解散国会,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制约与平衡关系) 首相可以解散议会,议会也能罢免首相两者互相牵制
1、 相同点:(1)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其核心特征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2)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知识梳理: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背景:
(1)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尖锐
(2)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
(3)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4)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附:艰难的原因:
(1)法国长期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为君主制提供土壤
(2)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
2、内容:
(1)行政权归于总统
①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 ②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③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2)立法权归于议会
①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②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
③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
④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3、意义: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1、确立的前提:德意志的统一
(1)背景:①德意志的分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实力强大的普鲁士具备了统一的条件
(2)方式:三次王朝战争
(3)结果:1871年的意志帝国建立,统一大业完成
2、确立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1)内容:
①确立德国君主立宪政体:
A、 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掌握国家大权
B、 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C、 宰相是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D、 议会作为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E、 帝国议会作用小,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②规定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A、帝国政府拥有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B、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
(2)特点:①专制主义、军国主义②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3)评价:
①积极作用:推动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②局限性:保留了君主制度,军国主义传统延续,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附: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比较项 法国 德国
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
立法权在议会


点 政体 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权力中心 议会 皇帝
元首产生 总统由议会选举 皇帝世袭
行政权 总统 皇帝、宰相
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体现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特点 议会共和制 军事封建、皇帝权重


知识梳理: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背景(欧美崛起清政府落后):
(1)欧美崛起: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_____(根本原因)
(2)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②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目的: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向中国走私鸦片
2.战争进程
①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爆发。
②1841年,强占香港岛
③1842年8月,英国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5.影响:①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客观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④对外:闭关锁国被打破,被迫开放
6.中国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 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 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 经过:
①爆发: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
②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
3.条约:
(1)1858年,中国与俄英法美签定《天津条约》——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2)1860年,中英法俄《北京条约》——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影响:①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②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知识梳理: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鸦片战争使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激化(“鸦片战争的炮声的回音”)
(1)殖侵:经济成附庸——民族矛盾激化(外因)
(2)封压:本国封剥削——阶级矛盾激化(根因)
(3)自然灾害的影响(直因)
2.经过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4)二次军事行动——北伐(牵制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征(鄱阳湖大败湘军,占领江西许多州县,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夺取清朝半壁江山,军事上达到全盛。
(5)天京变乱:(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6)重振天国: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颁布《资政新篇》
(7)失败标志:天京陷落(1864)
3.影响
①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峰。
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④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二)《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 1853年
1.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理想社会
2.内容:①土地分配:“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②产品分配:“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③实施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评价: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局限性━━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资政新篇》
1.性质:太平天国后期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方案( 1859年颁布)。
2.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3.内容:政治:向西方学习,依法治国,选举官吏。
经济:发展工商业。
文化: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4.评价: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特点),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______的方案。
局限性: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四) 太平天国的新特点
①起义背景新——外来资本主义侵略②起义形式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③革命纲领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④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反侵略⑤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⑥所属范围新——具有国际意义,属旧民主主义革命
(五) 失败原因:
主观: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②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知识梳理: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
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势强盛,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导火线:朝鲜农民起义。
3.经过:丰岛战役(战争开始);平壤战役(弃城逃走);黄海战役(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殉国;日控制黄海制海权);辽东战役(旅顺*);威海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4.结果:清军惨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5.《马关条约》:A“割三地”,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B“赔2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开四口”,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D“允设厂”,拓展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客观上刺激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1.原因━━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利益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原因: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但具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作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向北京进犯。经过廊坊之战、天津之战,联军攻陷北京。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
3。内容及危害:
赔¬——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控制税收。
设——列强策划侵华的大本营。
拆——列强控制京津地区。
惩——清政府成了“洋人朝廷。
改——便于列强加强对清政府控制。
《辛丑条约》和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知识梳理:第13课 :辛亥革命
(一)背景
1.政治环境:《辛丑条约》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基础:清政府“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___________发展。(根本原因)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思想基础:____ _的不断传播(思想武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物;宣传阵地)。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的成立。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___________,平均地权”。后阐发为“ ”、“ ”、“ ”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6.军事基础:发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
7.有利时机:四川 使武汉兵力空虚。(直接原因)

(二)过程: 爆发(武昌起义)------发展(各省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三)重要成果:
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_________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
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原则:人民主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_______”。
平等:“国内各民族一律________”。
自由: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结社、通信、信仰等______。
分权制衡:确立 的政治体制、实行 制。
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______________的进步意义。

(四)结局:失败:①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原因)
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失败原因:①半’半’的社会性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本)
②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五)历史意义----20世纪第一次巨变
1.性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 。
2.政治:*了_________,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了“_______________”,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思想: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而使__________的观念深入人心。
4.经济:为______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知识梳理: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1.背景: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激化了______矛盾和_______矛盾。
②经济和阶级因素:______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③思想因素:__________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④直接原因:_______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2.过程:爆发:1919年5月4日,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罢课
高潮: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三罢斗争”
口号:“___________,内惩国贼”、“废除__________”“、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结果:初步胜利。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①性质:五四运动是彻底的___________的革命运动 ②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是一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④五四运动是_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附:(1)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2)比较新旧民主革命
联系: 性质--都属于反侵略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区别:
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后者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革命前途不同,前者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后者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条件:①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_______阶级壮大 ②思想基础:_______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起组织的建立(陈独秀、李大钊) ④外部帮助: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_______召开。
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当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把*资产阶级专政、建立_________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把领导__________作为中心工作。
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中国革命开始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社会主义);中国革命的群众基础更为广泛(如工人运动、农*动);中国的革命力量开始建立革命联盟(如国共合作)

(三)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
1.原因:①工人阶级力量还比较小②敌人力量的强大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③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政党;孙中山的转变④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广州。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____,事实上确立了_______________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_______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意义:标志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北伐战争:
条件:国民政府成立(1925 广州);组建国民革命军(1925);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
时间:1926开始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成果:①消灭吴佩孚、孙传芳,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②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③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国民革命的失败:
标志:1927.4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革命局部失败,合作局部破裂)
   1927.7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革命完全失败,合作完全破裂)
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陈独秀犯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教训: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人民军队。


知识梳理: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形成
(一)工农武装割据的探索
1、南昌起义(1927)
背景: *失败的教训: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经过:南昌起义、南下受阻、兵分两路
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________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_______________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
内容:①清算右倾错误②确定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总方针③决定秋收起义
意义:给中国指明了方向
3、秋收起义(1927):
经过: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文家市决策(改向山区)
    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意义:①创建 革命根据地
②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
①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革命积极性高涨。
②经济建设:发展生产 (作用:_________)

(二)创立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武装斗争(军事保证);土地革命(核心根本);根据地建设(经济保证)
理论著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星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实质: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

(三)成功实践
①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②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革命武装十万人③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④1931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江西瑞金) (性质:工农民主政权;标志国共对峙正式形成)

(四)最终确立——红军长征
1、原因:⑴直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⑵根本: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
2、经过:⑴1934、10 瑞金,开始;⑵1935、1 遵义会议
⑶1935、10 吴起镇会师→1936、10 甘肃会宁会师
3、遵义会议
内容:①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②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①结束“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②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党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为_________抗战的到来创造了条件。_________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精神财富。


知识梳理:第16课 抗日战争(1937-1945)
(一)原因: ①历史原因:既定的国策 ②根本原因:为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困境
③直接原因:经济危机的冲击(1929---1933年)④有利时机:国共内战;国际绥靖政策

(二)开始标志:1937年7月7日,_________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三)经过:1日:野蛮侵略
(1)日本侵华事件: ①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________事变,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②1932年1月,袭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件 ③1931年3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④1935年, 制造“华北事件”
(2)、滔天罪行: (1)1937年12月,________*。(2)1941年初,日军对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村民进行残酷屠杀。(3)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称为“________部队”。
2 中国:全民族抗战
(1)方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 ①四次会战:______会战(谢晋元)、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②意义:国民党_________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的意义。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的主力,
(3)中共敌后战场: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抗日事件:①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③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_______大战,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④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_______作战,击败侵缅日军。

(四)结果: 1945.8.15日本无条件投降

(五)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①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____________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
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③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
④抗战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收回了宝岛________。)

(六)胜利原因: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②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 ③日本是非正义的法西斯侵略战争


知识梳理:第17课 解放战争
(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8—1946.6)
重庆谈判:1、 原因 : ①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拖时间 ②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揭露阴谋
2、结果: ① 《双十协定》 ②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3、 影响: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
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重庆召开,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二)战争阶段(1946.6—1949.10)
1战略防御:(1)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2)方针: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3)结果: 共产党先粉碎国民党的____________,后又粉碎对______和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1)条件: ①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②土改激发积极性
(2)反攻标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 战略决战:(1)1948年9月-1949年1月。长江以北的辽沈、_______、平津三大战役。
(2) 结果: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了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4 最后胜利:由于国民党政府缺乏诚意,国共北平谈判破裂。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__________,4月23日_______解放,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1____________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______________的历史从此结束。
2改变了_________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世界被压迫民主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 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________思想的胜利。


知识梳理: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历史条件:
(1)经济前提:_________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_________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思想条件:________古典哲学、______古典政治经济学、______空想社会主义
(4)实践条件:马、恩参与并总结工人运动经验。
2.诞生标志:1848年,《____________》发表
3.主要内容:
(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4.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的诞生,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开始指导工人运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性质:第一个工人政权)
1.①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
②战败后建立的临时政府,对外实行投降卖国和对内准备以武力解决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③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临时政府企图偷袭蒙马特尔等国民自卫军的阵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措施
(1)政权建设
①设民主选举的公社委员会为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
②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③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建立了自己的司法机构;
④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⑤规定公职人员薪金的限额不超过一个熟练工人工资。
(2)社会经济
①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②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
4、结果:失败1871年5月底
5、失败原因:
⑴主观原因;
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②也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③没有建立工农联盟
④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缺乏一个马`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⑤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还不具备*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⑵客观原因:临时政府反动势力强大(临时政府利用法兰西银行的财政资助,积极调动军队,向巴黎公社发动疯狂进攻)
6、意义:
⑴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⑶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7、经验教训
主要经验:(1)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2)掌握武装,坚持暴力革命
主要教训:(1)必须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保证革命的彻底胜利(2)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一历册全册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