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必修四试题推荐

高一语文必修四试题推荐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一语文必修四试题推荐

微信扫码分享

以下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必修四试题推荐》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语文必修四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一、检阅我们的家底(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估量(liáng) 菁华(qīng) 汗涔涔(cén) 繁芜丛杂(wú)

B.肇造(zào) 濒临(bīn) 忙不迭(dié) 荷枪实弹(hè)

C.澎湃(pēng) 引擎(qíng) 混凝土(hùn) 盛筵难再(yán)

D.唠叨(láo) 犄角(jī) 一沓钱(dá) 缄口不语(jiā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

B.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果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赝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C.他蜷缩在绳绑里,一阵惊惶和痛苦的抽畜散布到他脸上每一根筋络。

D.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这声音不像人的声音,倒很像动物的咆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任何无益于表现主题的旁逸斜出的描写,不管多么细腻,多么逼真,都应该果断割弃。

B.目明耳聪,也就是明察秋毫的视德和从善如流的听德,才是雄辩的基础。能说善道固然很好,巧言令色就背离仁厚的核心价值了。

C.事实证明核辐射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因此核电问题不能只从国家地区角度来看,而必须从区域与地球村角度思考,不可见树不见林。

D.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现实。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北京的城墙无疑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它是人类的文物遗迹,也是我们的国宝。

B.作为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能力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与风度。

C.演讲是诉诸于听觉的,想要让听众听明白演讲者的观点,必须把握听的规律。

D.《登高》这首诗对小学生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中学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5. 不直截了当地表达本意,只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含蓄闪烁的言辞,流露或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这种修辞手法叫“婉曲”。下列各句中没有用“婉曲”的修辞格的一项是(2分)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B.“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死了?”

C.冷不防,水龙头喷出一股股水流,女人们又发出一阵尖叫,只见水花四溅,女人们四处躲避,死神仿佛已经降临。

D.凤姐……到了尤氏上房坐下,尤氏道:“你冷眼瞧媳妇是怎么样?”凤姐低了半日头,说道:“这个就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后事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暗暗的叫人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且慢慢的办着呢。”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B.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作品除《雷雨》外,还有《日出》《北京人》《屈原》等。

C.雨果,十九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九三年》等,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D.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李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飞湍瀑流争喧豗, 。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念去去,千里烟波, 。

(6)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7) ,秋水共长天一色。

(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

二、遨游阅读的天空(共21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8-10题。(共12分)

(1)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2)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3)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4)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5)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 、 、 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8.在选文第(5)段空格处填入一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坚韧不拔、满腔热情和卓有成效 B.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

C.满腔热情、卓有成效和坚韧不拔 D.卓有成效、满腔热情和坚韧不拔

9.说说文中加点的“如此”“这样”所指代的内容。(4分)

如此:

这样:

10.选文(1)(2)两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共9分)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烛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一语文必修四试题推荐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