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一# 导语】物理学并不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机制(或者根本不能研究),我们只能在某些现象中感受自然界的规则,并试图以这些规则来解释自然界所发生任何的事情。金笔头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一


  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2.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二


  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3.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三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推论

  1、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

  若物体所受的力在同一直线上,则在一个方向上各力的大小之和,与另一个方向各力大小之和相等。

  2、三力平衡:

  三个不平行力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因为三个以上的平面汇交力,都可以通过等效方法,转化为三力平衡问题。为此,必须首先掌握三力平衡的下述基本特征:

  (1)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等值法)。

  (2)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两个分力必定跟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分解法)。

  (3)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若三个力不平行,则三个力必共点,此即三力汇交原理(汇交共面性)。

  (4)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三个力的矢量图必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

  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5、重力(A)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⑴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⑵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重力的大小:G=mg

5.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五


  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6.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六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