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二年级 > 小学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之名人故事三篇

小学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之名人故事三篇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之名人故事三篇

微信扫码分享

【#二年级# 导语】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天文学家托勒密

  克罗狄斯·托勒密(古希腊语:Κλα?διο?Πτολεμα?ο?;拉丁语:ClaudiusPtolemaeus,约90年—168年),又译托勒玫或多禄某,相传他生于埃及的一个希腊化城市赫勒热斯蒂克。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着名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占星学家和光学家。

  克罗狄斯·托勒密(ClaudiusPtolemaeus,)“地心说”的集大成者,生于埃及,父母都是希腊人。公元127年,年轻的托勒密被送到亚历山大去求学。

  在那里,他阅读了不少的书籍,并且学会了天文测量和大地测量。他曾长期住在亚历山大城,直到151年。有关他的生平,史书上少有记载。

  约公元90年生于埃及的托勒马达伊,曾在亚历山大城居住和工作,168年去世。一生着述甚多。其中《天文学大成》(13卷),是根据喜帕恰斯的研究成果写成的一部西方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主要论述宇宙的地心体系,认为地球居于中心,日、月、行星和恒星围绕着它运行。此书在中世纪被尊为天文学的标准着作,直到16世纪中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地心说才被*。另一部重要着作《地理学指南》(8卷)是古希腊有关数理地理知识的总结,主要以马里努斯的工作为基础,参考亚历山大城图书馆的资料撰成。第1卷为一般理论概述,阐述了他的地理学体系,修正了马里努斯的制图方法。第2卷至第7卷列有欧、亚、非三大洲8100处地点位置的一览表,并采用喜帕恰斯所建立的纬度和经度网,把圆周分为360份,给每个地点都注明经纬度坐标。第8卷由27幅世界地图和26幅局部区域图组成,以后曾多次刊印,称为《托勒密地图》。

  托勒密认为地理学是对地球整个已知地区及与之有关的一切事物作线性描述,即绘制图形,并用地名和测量一览表代替地理描述。他在《地理学指南》中采用了波西东尼斯错误的地球周长数字,又在绘制陆地向东延伸中增加了误差。把有人居住的世界想象为一片连续不断的陆块,中间包围着一些海盆,并在地图上表明:印度洋的南面还存在一块未知的南方大陆(见古希腊罗马地理学)。直到18世纪英国探险家J.库克的探险航行,才消除这个错误。他在《地理学指南》中还提出了两种新的地图投影:圆锥投影和球面投影。

  生平研究

  127年到151年,他在亚历山大城进行天文观测。关于托勒密的生平,至今所知甚少。最主要的资料来自他传世着作中的有关记载,其次是罗马帝国时代和拜占廷时代着作家们传述的一些说法——通常颇为可疑。

  在托勒密最重要的着作《至大论》(Almagest)(《天文学大成》的古阿拉伯翻译版本)中,记载着一些他本人所作的天文观测,这是确定他生活年代、工作地点的最可靠的资料。见于《至大论》书中的托勒密天文观测记录,最早的日期为公元127年3月26日,最晚的日期为141年2月2日。由此可知托勒密曾活动于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Hadrian,公元117—138年在位)和安东尼(Antoninus,公元138—161年在位)两帝时代。《至大论》是托勒密早年的作品,此后他还写了许多着作,由这些着作推断,托勒密在哈德良皇帝时代已很活跃,而且他一直活到马可·奥勒留(MarcusAurlius,公元161—180年在位)皇帝时代。

  由托勒密留下的观测记录来看,他的所有天文观测都是在埃及(当时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今埃及亚历山大省的省会)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出生于上埃及的托勒密城(Ptolemais,今埃及的图勒迈塞),这可能是正确的,然而此说出于后世(晚至约1360年),且无旁证。

  托勒密的姓名中,保存着一些信息,可供推测。Ptolemaeus表明他是埃及居民,而祖上是希腊人或希腊化了的某族人;Claudius表明他拥有罗马公民权,这很可能是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Claudius,公元41—54年在位)或尼禄(Nero,公元54—68年在位)赠与他祖上的。

  托勒密的着作集古希腊天文学之大城,但是对于他个人的师承,迄今几乎一无所知。《至大论》中曾使用了塞翁(Theon)的行星观测资料,有人认为塞翁可能是他的老师,但这仅是猜测而已。托勒密的不少着作题赠给一个不知谁何的赛鲁斯(Syrus)。还有人认为泰尔的马里努斯(MarinusofTyre)是托勒密的老师,托勒密在《地理学》(Gography)一书中使用并修订了马里努斯的不少资料。所有这些情况都还不足以确定托勒密的师承。


【篇二】


  丘吉尔-生气时就扔假牙砸墙

  二战中最困难的时期,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以其雄辩慷慨的演讲口才激励了广大军民的士气。鲜为人知的是,青年时代的丘吉尔由于20多岁时便掉光前上齿,说话漏风,一开口就脸红。后来,他找到英国着名牙医威尔弗莱德·费希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口上好的假牙。几经磨炼,丘吉尔终于练就了铿锵有力的演讲风格,成为反法西斯英雄。早在丘吉尔16岁时,便饱受牙病的困扰。那时母亲经常抱怨,家中大把的银子都花费在了他的牙医账单上。一次,丘吉尔的牙龈发炎化脓,使得面部比平时整整肿胀了一倍。还有一次,丘吉尔的一颗智齿由于疼痛不堪,不得不让医生拔掉。他在被麻醉后昏昏睡去,甚至在整个拔牙过程中“鼾声如雷”。

  20多岁时,丘吉尔的前上齿便几乎全部提前“下岗”,并因此落下了说话漏风的毛病。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生理缺陷,年轻时的他一说话就脸红,结结巴巴。无奈之下,他找牙医制作了一副假牙。

  然而,丘吉尔最初的假牙由于是用硬橡胶制作,佩戴起来非常不舒服。因此更多时候,他都只好将它取下,揣进口袋里。有一次,他一不留神一*坐在假牙上,结果将它当场压坏,之后只好找牙医修复。

  丘吉尔的第二副假牙是固定在一个巨大的假上颚上的,虽然比第一副略感舒服,可是仍不尽如人意。而得到一副咬合紧密、佩戴舒服的假牙一直是他的心愿。二战打响之后,1940年5月,丘吉尔就任英国战时联合政府首相。随着战局节节吃紧,丘吉尔时常感觉心烦意乱。有时他甚至用拇指将口腔中的假牙撬下,重重摔向墙壁。

  此后,丘吉尔几经辗转找到了当时英国最着名的牙医威尔弗莱德·费希。那次就诊时,丘吉尔用白兰地代替难闻的漱口水,还吸了两支雪茄。

  费希为他精心设计了一副假牙,并由自己的得力助手、牙科技师德雷克·库迪普加工制作。为了以防万一,德雷克还特意制作了一副“备用假牙”。多年后,德雷克的家人将其无偿捐赠给了位于伦敦的皇家外科大学博物馆。费希大夫设计的假牙让丘吉尔十分满意。从此,他说话不再漏风,经过刻苦的磨炼,他演讲时的措辞、语调和手势中处处透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

  从1952年至1954年,已经进入第xx届任期末期的丘吉尔多次写信向费希大夫致谢,甚至提议向他授予爵士头衔。在一封写于1954年1月的信中,丘吉尔这样写道:“我非常荣幸地推荐你被授予这一实至名归的荣誉。随信我附上一副假牙,如果你能够帮忙将它们再拧紧一些,我将非常感谢。其他的几副一直工作完好。”

  一名皇家博物馆的发言人表示:“对于丘吉尔而言,一副舒适合体的假牙就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心理道具和生理道具。它使得他能够自如地说话——对于任何政治家而言,这都是必不可少的。更何况,语言技巧是导致他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要知道,自从丘吉尔成年之后,便一直担心失去自己的语言能力。”正因为如此,有人甚至惊呼,一副假牙拯救了全世界!


【篇三】


  杰克·伦敦是自杀身亡的吗?

  杰克·伦敦(1876年-1916年),原名为约翰·格利菲斯·伦敦,美国着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最为着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热爱生命》《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沉寂的雪原》等。

  杰克·伦敦之死至今是个谜。1916年11月21日星期二,杰克·伦敦计划第二天去纽约,而且打算中途绕道去看看芝加哥赛牲会,买一些良种牛,但是那天晚上他却服用了过量的吗啡死去了。

  他桌上有个本子,上面写了些计算药量的数字。那时他患着尿毒症,但医生认为把尿毒症看做他的死因是不能叫人信服的。那么只有两种解释:自杀,或是计算药量错误。从他白天的安排来看,不像是自杀;但那么重要的药量计算竟也会出错也叫人难以接受。

  有人说他是累死的,因为过于劳累,所以体质日益下降,当他喝了少量吗啡后,竟然支撑不住而倒下了。从以下资料便能看出,他确实很累。

  杰克·伦敦24岁开始写作,去世时年仅40岁。16年中他共写成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150多篇,还写了3个剧本以及相当多的随笔和论文。这些作品,共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陌生,又异常广阔的世界:那荒凉空旷又蕴藏宝藏的阿拉斯加,波涛汹涌岛屿星罗棋布的太平洋,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线,形形色色的鲜活人物,人与自然的严酷搏斗,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不说要写下这么多的文字,就是为了寻找灵感,而去外面世界采风的过程,也是很累人的。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对于谁都是一件挺累的事。

  但是,仅仅说累,对于杰克·伦敦来说,这还不是最累的,因为还有比这里更累的时候。因为他来自“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贫困不堪的底层阶级”,在一个既无固定职业,又无固定居所的家庭中长大。所以,艰苦的日子几乎时时陪伴着他,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因为贫困,杰克·伦敦小学毕业后便去工作,10岁左右就开始做报童和罐头工人,在街头斗殴中练就了一身本领,成了小流氓头。他最喜欢的活动是驾驶船只。13岁时他曾经只身驾驶小船,穿过暴风雨中的旧金山湾,别人几乎难以相信,可那是事实。在一家电气公司,经理让他一天干活13个小时,没有星期天,把他累的死去活来。那个时候,他都没有累倒,何况后来,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呢,因为他后来不但买了别墅,还购了轮船。

  也有人说,他是因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突然感到精神空虚所致。因为他可以忍受痛苦和磨难,却不能面对快乐和舒适。

  成名之后的杰克·伦敦陷入了金钱的泥沼,写作粗制滥造,批量复制了一些低劣之作。他的生活也充满了堕落气息,在购置游船、建造豪华别墅中,打发着内心的无聊。而这无聊增长到极限,死亡便成了的选择。杰克·伦敦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他40岁的生命。这一结局,不仅仅是生命的终结,也是对空虚生活的一种否定,更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永远被悬置的发问。杰克·伦敦用死亡的方式背叛了他的成功。

  杰克·伦敦这样写道:“当生活变得又痛苦又让人厌倦的时候,死亡就会前来哄你睡去,一睡不醒。”杰克·伦敦用作品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揭示了这样一重悲剧,即一个人在困境的时候,可以靠梦想坚持下去,而一旦走出困顿获得成功,生命的意义便成为一个问题。苦难可以使人的内心很强大,而成功却能够毁灭一切。

  不过,也有人说他是因为家庭与生活的不如意,才选择自杀的。因为那几年的生活越来越令他烦恼。他和妻子离了婚,却发现新的妻子跟原来的妻子具有同样的毛病,而他钟爱的女儿却爱着母亲,和他疏远。朋友们因为财富而背叛他。他新修的别墅“狼舍”突然被火烧掉了,给他带来了大笔债务。他种植的四十万株树苗全部死去;他牧场的良种马和猪牛羊也陆续死光了。他心力交瘁,引发了疾病,其中最困扰他的是尿毒症。心理上的极端孤立,生理上的巨大痛苦使他借酒浇愁,越来越沉湎在酒精里,难以自拔。也许他那天晚上感到太疲倦,太需要解脱,于是就用吗啡来结束自己的一生。

  不管杰克·伦敦是不是自杀身亡的,他毕竟已经去了。但是,他的死却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考:怎样走完自己的一生,这真的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之名人故事三篇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看图写话《晚饭以后》

关于度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何写(2篇)

小学二年级人物描写作文12篇

小学二年级中秋节作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苹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二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数学、英语课后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各单元)

小学二年级观后感150字左右

小学二年级书信作文(150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之名人故事三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xiaoxue/ernianji/164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