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二年级 >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两首》原文及赏析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两首》原文及赏析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两首》原文及赏析

微信扫码分享

【#二年级# 导语】古典诗词赏析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两首》原文及赏析),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

  1、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①,阴山下。

  天似穹庐②,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③牛羊。

  ①[敕勒(chìlè)川]南北朝时期敕勒族人生活的地方,在今山西、内蒙一带。川,平地,原野。

  ②[穹庐(qiónglú)]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毡帐。

  ③[见(xiàn)]同“现”,露出。

  2、望庐山瀑布

  (唐) 李 白

  rì zhàoxiānglú shēngzǐ yān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敕勒歌赏析】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望庐山瀑布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两首》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空气在哪里》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神童”的秘诀》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朵》教案及教学设计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共同的家》教案及教学设计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浪花》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轻轻地》教案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第1、2课知识点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乌鸦喝水》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31课《爱斯基摩人》原文及教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两首》原文及赏析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xiaoxue/ernianji/16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