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二年级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瀑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瀑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瀑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二年级# 导语】下面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去观赏壮美的瀑布,享受瀑布的美,但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幅员辽阔,名山大川数不胜数,还有许许多多值得观赏的瀑布。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继续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和口语表达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文字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一首有关瀑布的古诗,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背诵出古诗的内容。

  教师#二年级# 导语:李白是这样描写瀑布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的诗歌又是怎样写瀑布的?

  (兴趣是的老师。)

  2、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时有意将“瀑”字的右下半部空着,让学生来发现、补写完整,并重点指导“瀑”右下半部的正确书写。

  (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巩固识字,效果更佳。)

  二、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1、检查预习识字情况:(1)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卡片(2)开火车接读生字卡片(3)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识字情况,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自己读,也可以找小伙伴一起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教师感情范读诗歌。(运用多媒体播放乐曲配合教师朗读,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引人入胜。)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在小组内互读课文。

  2、再一节一节地读,读完这一节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四、汇报交流,赏读诗歌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第一节是写瀑布的声音。

  生:我知道了第二、三节是写瀑布的样子的。

  (学生喜欢先学习哪一节诗歌就先学习那一节。)

  (一)学习第一节诗歌

  1、师:谁先来谈谈从第一节诗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2、随文学词理解诗意,特别是对“叠叠”这个词的理解。(可以查字典理解词义,也可以根据字形猜字义。)

  3、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搜集到的瀑布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大,从而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节诗歌

  1、师:你们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衬着”的意思。通过查字典,运用投影媒体放映出字典中“衬着”的几种解释,教给学生一个选择词义的新招数——“排除法”。再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衬着”的意思,从而理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个句子,感受瀑布的壮美,激发赞美瀑布的感情。

  3、师:你能用什么语言来赞美它?

  学生畅所欲言,积累语言。

  4、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三节诗歌

  1、师:读了这一节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珍珠的屏”的画面,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想象的依据,再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瀑布还像什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学生感情朗读“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4、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再现“如烟,如雾,如尘”的景象,突破难点。

  5、学生闭目想象,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把握文章内在的感情,进行感情朗读。

  6、积累词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描写瀑布样子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课后摘抄在“读书卡”上。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美读诗歌

  2、总结拓展

  师:今天,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去观赏了壮美的瀑布,享受到了瀑布的美,但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幅员辽阔,名山大川数不胜数,还有许许多多值得观赏的瀑布,回去以后去查阅有关瀑布的资料,文字、图片都行。等下周“读书时间”再带进来交流,相信大家一定会大开眼界!
【教学反思】

  我主要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场所。”这一点来设计本课。

  本课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自读自学为主,先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读宗璞的《哭小弟》,了解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再反复读课文,自己解决简单问题,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基本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老师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选出同学们最认可的答案作为最后答案。这样,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从哪几方面描写紫藤萝花?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顺序怎样?哪些写景的语句精妙?在随后的质疑问难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面对小弟的绝症而有“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有些不合情理,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题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有个女生说:“我会非常沉痛。”另一女生说:“赏花时可能轻松,过后又会非常难过。”这时有个同学说:“你们的境界太低了。”于是有了一番“高谈阔论”,是关于生和死的,于是有了一番热烈的讨论。至此,学生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含蓄的,并不是感情不深不真。在自然明确了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之后,又有一番对“无止境”的质疑。为了化解难度,我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有个同学想起了他的哥哥的一篇作文《假如我还有十天生命》,也有的同学自然地想到了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有的发言很有创意。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我总是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预习、独立思考,再激发他们相互纠正、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思考的东西,他们互相学习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还能改变学生期待老师最后给个正确答案的传统思维,形成这样的意识:哦,这些答案都是我们想出来的,并不难呀!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这一点,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做下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瀑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