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二年级 > 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二年级# 导语】《欢乐的泼水节》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原文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1、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板书:早早、早已)

  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a、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2、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

  (2)自读第3自然段

  (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

  (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2、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然后全班开个以“民俗”为题的读书汇报课。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它与学生的生活、感知是有一定距离的。我尝试着让学生走入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文章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基于这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