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六年级 > 六年级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六年级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六年级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

【#六年级# 导语】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以下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六年级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3、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4、车到山前——必有路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2.六年级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1、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2、句号: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3、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4、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5、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6、分号:表示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顿号小,复句间较大的停顿。

  7、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8、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9、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0、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1、省略号: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省去的内容、达到便于记叙的目的。

  12、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图画等的名称。

  13、着重号: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14、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5、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16、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国家名等。

3.六年级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1.双重否定:汉语有两种类型的否定句式:一是一般的双重否定式,这是连用两个否定性词语造成的(如:不得不);二是特殊的双重否定句式;这是由一个否定性词语和一个反语语气连用造成的。

  作用:双重否定有表达肯定、强化语气等功能。

  例句: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2.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设问: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作用: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例句: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4.引用: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引用可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明引指直接引用原文,并加上引号,或者是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号,但是都注明原文的出处。

  例句: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5.反复: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例句: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4.六年级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1.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例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2.反问: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句:天上不是多了一个月亮吗?(反问)

  3.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句: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拟人、比喻)

  5.排比: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例句: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拟人、排比)

5.六年级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承接关系

  看到承接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妨给“承”和“接”各组一个词。

  承,可以组:相承、继承;

  接,可以组:接着、连接;

  两字连在一起,承接这个词意思就是:相承上面事情,连接下面的事情,像一座桥梁一样。

  放在句子中,承接关系就是指:

  各个分句按一定的顺序,相承地说下去,表示连续的动作或连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常见的承接关联词:

  一......就......  起先......后来......

  首先......然后......  ......接着......

  ......就.......  .....于是......

  ......才......  ......便......

  明白了什么是承接关系,如何判断一个和使用承接关系的关联词呢?

  判断小技巧:

  观察两个分句的顺序,是不是表示连续的动作或连续发生的事件。

  例1:

  小狗(一)听到主人的脚步声,(就)摇头摆尾地跑到门边迎接主人。

  从“小狗(一)听到主人的脚步声,(就)摇头摆尾地跑到门边迎接主人”可以看出两个分句表示的是小狗连续做的动作,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所以是承接关系。

  表示条件承接的关联词是:一……就……

  例2:

  (首先)我们要打好基础,(然后)巩固难点,在考试中才能取得高分。

  这句话中,打好基础、巩固难点,是学习中连续的事情,要以一步一步接着完成,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句子之间是承接关系,用承接关系的关联词。

  表示承接关系的关联词是:首先……然后…… 六年级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六年级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的作文:记忆是美好的作文

最新六年级的学雷锋作文大全

《让真情自然流露》优秀六年级的作文600字

写六年级的作文:学会生存

小学六年级的植物作文

学生六年级的昆虫记精彩读后感

六年级的节日主题作文

六年级的目标与计划 小学六年级计划书(大全十一篇)

关于小学生六年级的作文:难忘的童年

六年级的格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六年级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