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

  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以及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学习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能够很容易领会,没有带领学生加以引导或想象,部分学生对对“正待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根本不理解,因此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课文中,我也真切地认识到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有感情地朗读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今后此类课文我还遵循这一模式。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微笑着承受一切》: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力图抓住几个重点词:“天大的不幸、坚强、微笑”这几个词,来体会桑兰的勇敢坚强。

  文章的重点在3—6自然段,这里也是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突破点。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学生能够找出“坚强”这个词语。因此,让学生更深入地读文,“从哪句话中体会到桑兰的坚强?”促使学生品词析句,诵读揣摩加以体会。如“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几个词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两相对比,学生对桑兰处境的艰难就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明白面对困难、面对痛苦的微笑是多么坚强。以读促情,同时读中更悟情。

  同时,这些重点词句也是文章写作方法的具体体现。三年级正是作文起步阶段,需要写作方法的指引,本单元的作文要求也是写人,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就为学生后面的作文实践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在品读悟读后,用这道填空题进行总结:

  在桑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时,她,这令队友感动。

  在桑兰配合医生治疗时,她,这令医生感动。

  在桑兰完成简单的动作时,她,这令周围的人感动。

  在无数关心她的人面前,桑兰总是,这令所有人感动。

  这道题是对3-6自然段的一个整体概括,也是对学生进行一个很好的语言迁移训练。不管是用书上的词句,还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学生必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出这道填空题。既习得了教材的内容,又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当“感动”一步步深化,感动了队友,感动了医生,感动了周围的人,感动了所有的人,也感动了学生们。同学们齐声诵读时,他们饱含深情和敬佩,他们的声音里,传递出深深的震撼。所以,当最后回归中心,齐读课题时,“微笑着承受一切”,学生们明白了这个题目里,这句话里包蕴的意义。

  因为我们年级组的研究主题是:在阅读课中从重点词入手,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因此,觉得自己这节课还是扣住研究主题,在最后的语言训练中,使学生有机会将文本语言迁移内化。但自己上课还是跳不出“老师讲得过多”的巢臼,现在回过头来看教学过程,在讲3-6自然段重点句的地方,自己不必提这么多问题,如果直接让学生自读课文,谈感动的句子,做填空题,教学应该会紧凑得多。精当准确的语言文字要经过锤炼,我的教学设计也要在锤炼上多下功夫才行啊!

【篇四】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检阅》这篇课文选自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课文讲述的是波兰首都华沙,人们欢庆国庆时发生的一件事。博莱克是一名残疾队员,要靠双拐走路,队员们决定把他放在队伍的最前面接受检阅,经过检阅台时,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却洋溢着浓浓的人文关怀,是权利面前人格平等的表现。这与我们今天的研究主题──“课堂上关注人,还是关注课”是一致的,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

  一、激情导入,激励学习心灵

  关注课和关注人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就是以教材为媒介,培养学生和谐发展。关爱学生,激励学生,那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便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伊始,我精心设计对话紧紧抓住“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一评价语,巧妙地把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赞扬博莱克真棒,进而激励全班学生的学习也一定很棒,老师时刻关注你们这样的设计,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和对人格的尊重。

  二、读中悟情,注重情感体验

  文章不是无情物,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感情的有机结合。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感悟博莱克身残志坚和儿童队员们和善友好相互尊重的美好心灵,我设计了三次读文。第一次指导学生读博莱克参加检阅的'句子,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博莱克当时的心情,第二次指导学生读队长的话,进一步体会队员们关爱心灵关爱人格的情感,第三次指导读队员的话和观众的评价语,感悟美好的心灵。因此,我采用了练读、导读、教读、有感情的读,来引导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三、尊重差异,促进整体提高

  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必须遵循的素质教育思想。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设计提问时,我有意识的做到有梯度,照顾到全体学生。对于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我都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你又进步了,谢谢你听得这么认真”、“虽然你的声音不大,但你却很有勇气”等这种激励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信任与尊重,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的发展,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课的和谐统一。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篇五】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山村的早晨》是一首现代诗歌,课文描绘了山村的美丽和宁静,展现了山村里人们生活的祥和,愉快,表达了对山村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读讲之前,老师让学生自读质疑、小组讨论、互助解答,促使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在小组讨论中发表独立的、富有创造性的见解,生生之间得以充分交流。学生们仍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向老师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插入解决。

  我想,要把阅读课上成真正意义的“读书课”,多读是必要的,但是要在多读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孩子们真正有所感悟、体会才行。所以在教学中,我较注重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把文本内容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始终坚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逐步培养孩子“读出神,读出味”的良好阅读能力,加强感悟,加强体验,深入到作者潜意识的层面,理解作品,并且能够把自己的感情借助文本和自身的感受表达出来。

  从写法上看,主要是反复手法的运用。在这三节诗里,每节诗的一、三行,句子的构成方式相同,短语“走进画里来了”六次重复使用。这种同一短语有规律地间隔反复,即从劳动、梳洗、晨练三方面标志了三节诗的具体内容,也鲜明标志出诗的音律节奏,使得前三节诗所描绘的那幅“水墨丹青”,由静而动,赋予了山村之晨以无限活力,给人以动的美感。

  主要抓住早晨人们生活的场景,通过男女老幼的活动——牧童放牧、妈妈挤奶、姐姐汲水、小妹梳妆、爷爷打太极拳、哥哥长跑,从他们欢欣喜悦的表情中,从他们美丽的衣着和精心打扮的举止中,从他们认真的晨练中,反映了山村人们生活的祥和美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苹果里的五角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题三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五篇】

小学三年级养仓鼠作文6篇

小学三年级课外谚语集锦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端午节作文范文6篇

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小学三年级观察日记350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xiaoxue/sannianji/14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