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三年级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

微信扫码分享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怎么写?金笔头网小编整理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 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课时:2
教学准备:挂图,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 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三、学中做
  1、 做一做。
  (1) 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 指名汇报。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2、 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 试着做一做。
  (2) 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 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 试一试
  (1) 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 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四、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 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2) 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3) 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2、全课总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出示食品单价课件)
生:面包每个3元 饼干每包4元
饮料每瓶6元 花生每包7元 糖果每袋5元
(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
(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本课的知识点,学生会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买了什么食品?(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请你帮它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
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3×4+6或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1)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提问: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想一想,议一议
(1)小熊乐乐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出示乐乐课件)
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二、课堂延伸(巩固练习)
(1)出示饮料课件
(2)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然后再解答。
50-4×5= 7+6×2=
7×3+4= 6×9-7
学生练习本中完成解答。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3)出示红色饮料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4)出示小兔拔萝卜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5)出示小羊图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三、课堂总结
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四、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教学反思: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 法:引导发现
学 法: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2
教具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 解决问题。
(1)列算式。
笑笑: 18÷3+4 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 -10÷2
=6+4 =3-2
=10(元) 答:(略) =1(元)答:(略)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3-10÷5 表示上意思。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10元,“10÷5”表示1本算术本多少元。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1,用脱式计算式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6“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P6“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
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除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教学反思:
过 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和实物展示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
教法:指导练习
学法: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6×9= 30+15= 42÷6=
2 、脱式计算
7×2+30 46-6×4 63÷9+7
二、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
分步计算:
29+25=54(人)
54÷9=6(人)
综合算式:29+25÷9
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 )”----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
  =54÷9
   =6(条)
   答:至少需要 6条船。
  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
  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分段理解,记忆)
三、体验知识,形成模块
  完成P9中的“连一连”第2题。
  5×(36-29) (83-35)÷6 94-(25+19)
  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注意:做完括昊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
四、课堂小节
  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五、作业设计
  1.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板书设计:
过河(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预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 法一: 29+25=54(人)
有小括号 54÷9=6(条)
先算小括号里, 法二: (29+25)÷9
再算小括号外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数学下册辅导知识点(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儿童和平条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5单元作文:缩写草帽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数学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一分能干什么》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验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xiaoxue/sannianji/15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