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 导语】《掌声》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教案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  愿意  投向  调来  情况  持久  讲述  交谈

  珍惜  慢吞吞  困境  残疾  犹豫  骤然  鞠躬  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捆那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注意。

  骤然:突然。

  4、读课文。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小英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精读课文。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揭示句子: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2、自由读课文,思考:

  ①“说也奇怪”,你认为奇怪还是不奇怪?为什么?

  ②“那次”,指的是哪次?

  ③“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小英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讨论:

  ①(不奇怪。在大家的掌声鼓励下,小英不再自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并不奇怪。用“说也奇怪”,表达的是一种为小英的转变感到高兴的心情。)

  ②(略)

  ③小英以前是什么样子?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后来呢?练读“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走进了舞蹈房”。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莫大§4,复述“那次演讲”的经过。练读小英来信中说的话。你认为大家注视的饿目光包含着什么?为什么?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献给别人。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小英处于什么困境?

  “掌声“指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心、鼓励和帮助)

  齐读。

  4、练背。

  三、感情朗读全文

  四、质疑释疑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

  3、完成练习册。

2.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教案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  愿意  投向  调来  情况  持久  讲述  交谈

  珍惜  慢吞吞  困境  残疾  犹豫  骤然  鞠躬  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捆那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注意。

  骤然:突然。

  4、读课文。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小英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精读课文。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小英变化

  1、小英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段。

  2、小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出示:“说也奇怪……”

  (9)小英变得怎么样了?(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小英感受到了吗?

  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的为什么要给小英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小英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小英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什么?包含着什么?

  (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渐渐平息,小英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小英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第二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小英怎样了?

  (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齐读。

  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小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8、是啊,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再次引读)

  9、后来,小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给她的老师写来了一封信,想看看吗?

  出示:

  指名读。读课文就应该这样,把自己放进课文中读。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这掌声仅仅是指这次掌声吗?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关爱、友情……)

  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这一段,把这一段话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把这爱记在心里。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把这段话送给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难,你可以拿出来看看——记住:还有很多朋友在关心你,爱护你!

3.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反思

  一、课文分析:

  《掌声》一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一个充沛的情感主题: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怎样通过英子的外在动作、语言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优点:

  整堂课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样想的“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英子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三、教学缺点:

  英子心里活动的3个句子,虽然找出来了,但是我没有即时好好地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品味。特别是“低下头”“犹豫”“眼圈红了”“慢吞吞站起来”还没有好好突出,没能深刻体会英子此时的心态在慢慢发生变化。这一部分处理太匆忙了,还需多指导学生朗读,为下面学生为何自发地送给英子的掌声做好铺垫。

  课结束了,我感动了,孩子们也感动了……学生在这堂课中不仅学习了语文,也从中感受到了鼓励,关爱的力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