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语文《柳笛和榆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柳笛和榆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柳笛和榆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 导语】《柳笛和榆钱》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北方的故乡,那里春天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使人身临其境。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柳笛和榆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柳笛和榆钱》原文

  我的故乡在科尔沁草原,那里的榆树和柳树并着肩长。当柳树的长发披散开来,在春风里沐浴时,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头,向我们招手。

  春天,我们折下—枝小手指粗的柳枝,拿小刀切割齐整,然后搓一搓,使绿色的树皮略略熟软,猛一下抽出树枝,一管柳笛就温驯地呈现在手中,愿意怎么吹就怎么吹。柳笛声音是由柳管的粗细决定的。粗笛声音浑厚,“呜呜”的像牛吼;细笛声音尖俏,“吱吱”的像雏鸡叫。那时候,我们常常绿着手心和嘴唇,手拿十几只柳笛回家。

  柳笛要现做现吹,放一夜,第二天就无法吹响了。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榆钱是榆树的奉献。榆钱非常好吃。清晨,露水还浸润着榆钱的时候,它们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折下一枝,吃在嘴里,那滋味真美妙!第一片如果入口欲化,第二片一定稍稍提醒你仔细咀嚼。第三第四片呢,你能尝到露水与榆钱混合后的甜美,尝到科尔沁草原土地的芬芳。手中的榆钱吃完了,你会把目光停留在更高更密的榆树枝上,然后想方设法爬上墙头,骑着树杈,在枝叶的遮蔽下吃个够。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柳笛和榆钱》教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新鲜的柳条和榆钱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柳笛和榆钱

  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猜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学生畅谈)

  师:文章的作者,围绕着柳笛和榆钱都写些什么呢?让我们细细的读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边读边思考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可以讲一讲,也可以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2、出示组内学习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柳笛(榆钱)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

  (3)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全体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手操作一下!

  榆钱: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也可以让学生亲口尝一尝。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结构,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柳树和榆树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还知道还有哪些书给春天增添了色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呢?

  2、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柳笛和榆钱》教学反思

  《柳笛和榆钱》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北方的故乡,那里春天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使人身临其境。

  看到文章,阅读文章,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童年时代,小时候,春天到了,每天放学,吹柳笛,捕蝴蝶,放风筝……小伙伴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撒着欢儿。看着作者描写的做柳笛时要“切割齐整”,“拧一拧”,“猛一下抽出”这些动作,我好像眼前又出现那熟悉的一幕:选柳枝,要在柳条返绿,而柳叶又没有长出之时。既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小拇指粗细刚刚好。拧柳条时,如果用劲儿稍微一大,树皮就很容易裂开口子,那样,就前功尽弃了……如果没有亲自做一下柳笛,是很难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如果没有亲自吹一吹柳笛,又怎会感受到,“带着满嘴满手的绿色回家”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又是多么令人难忘的回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三年级语文《柳笛和榆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