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语文《神秘的小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神秘的小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神秘的小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 导语】《神秘的小岛》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格雷海姆岛忽隐忽现的过程以及人类探寻到的原因,全文因此分成了两部分。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大自然的奥秘要靠人类去探寻。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神秘的小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神秘的小岛》原文

  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

  1831年7月10日,一艘船在地中海航行。忽然,船上的人们看见附近的海面水汽弥漫,波涛汹涌,海水像是沸腾了一样,还不时从海底传来隆隆的闷雷般的响声。不一会儿,一股烟柱冲天升起,随即扩散成一个蘑菇状的汽云,情景十分壮观。入夜,那片海域更是光辉闪耀,瑰丽夺目。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着实令人费解。

  一周以后,这艘船在返航途中又经过这里,船员们惊奇地发现海面沸腾的地方出现了一座小岛。又过了一周,地质学家霍夫曼赶来考察,小岛已经高出海面20米了。不到一个月,小岛竟然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后来,这个岛被命名为格雷海姆岛。

  新岛的诞生,立即引起周围国家的关注,各国纷纷宣布把该岛划归自己的版图,从而引发了一场新岛归属的激烈争论。就在外交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自然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新岛不翼而飞了。同一年底,人们再来这里,只见波涛万顷,别无他物。据说,1950年小岛又在海上露了一次面,随之,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后来,人们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是海底火山在作怪。海底火山众多,一旦火山爆发,喷出的熔岩就在海底不断堆积,形成水下山。水下山高出海面,便形成了岛,就是火山岛。堆积物要是坍塌,低于海平面,火山岛就消失。如果火山继续爆发,随着熔岩的堆积,火山岛就可能再次出现。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神秘的小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

  1、在阅读中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2、了解课文分成“小岛真是太神秘了”和“其中的奥秘”两大部分。

  能力:

  1、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结合查字典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情感: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产生探寻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2、了解课文分成“小岛真是太神秘了”和“其中的奥秘”两大部分。并且能理解其中的奥秘,了解小岛神秘的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大海的图片,填空练习:()的大海(要求填四字成语)

  2、出示课文第一小节理解词语:智慧揣摩

  3、师小结:今天大海要抛出个怎样的谜语?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揣摩和探究一个神秘的小岛。

  4、出示课题:23神秘的小岛(齐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组织学生初读课文。(出示初读课文的建议),自学乐园

  (1)轻声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读想想:哪几小节写了小岛的神秘?为什么说这是一座神秘的小岛?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

  2、交流

  (1)认读词语:(出示)熔岩蘑菇坍塌瑰丽夺目令人费解不翼而飞碧波万顷无影无踪

  (2)指名分小节读读描写小岛神秘的段落(2—4节)

  三、研读课文

  学习2—4节

  1、出示:课文2-4小节分别写了什么?选择下列相应的词语,填在相应的小节后面。(消失出现增长)

  2、师:小岛的神秘就在于它的忽隐忽现。谁来告诉我小岛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时间?

  3、师:谁来说说1831年,在它第一次出现之前哪些异常的景象?(附近的海面水汽弥漫……瑰丽夺目)

  (1)看小影片,感受大海的奇特。

  师:这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啊,我们来看一段小影片,见识一下这奇特的景象。(播放影片)

  (2)指名、齐声读句,要求语速快,语气紧张,表现景象的壮观。(重点字词加重音)

  (3)师:大海真是太奇妙了,带给了我们许多惊喜。没想到一周之后,原来沸腾的地方竟然出现了一个小岛。(出现:一周以后……周长近两公里)

  (4)师:请一位同学读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小岛形成得很快?可以边找边将它们圈出来。(板书:出现小岛;高出海面20米;海拔60米)

  (5)形象讲解小岛情况。

  师:海拔60米,就是高出海平面60米,相当于十几层楼房那么高。而绕小岛走一圈的距离是2公里,相当于绕我们学校操场走十几圈呢,这就是小岛的周长。小岛不仅体积大,出现的时间也极短。要知道我们所处的城市上海从战国时期的版图到如今的规模,历经了整整两千五百多年,可文中的这座小岛前后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师:这座小岛太匪夷所思了,竟能长得这么快,谁能来读一读,读得稍微快些,读出它的神秘感。(要求语速快、语气紧张,读出“神秘感”。)

  4、分析课文第4小节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不翼而飞”师:就在同一年底,就在外交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自然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新岛不翼而飞了。同一年底,人们再来这里,只见波涛万顷,别无他物。(板书:小岛不翼而飞)

  (2)师生合作朗读,体会“破折号”解释说明的作用。

  (3)理解词语:“不翼而飞”——联系上下文理解小岛突然之间不见了。据说,1950年小岛又在海上露了一次面,随之,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1)那个词语意思和“不翼而飞的意思相近,体会其变化多端,神秘莫测。

  (2)指导朗读,读出神秘的语气。

  尝试复述“神秘的小岛”

  1、出示复述要求

  (1)可以用“这座小岛真是太神秘了!”为开头或结尾。

  (2)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忽然……不一会儿……入夜……”“一周以后……又过了一周……不到一个月……据说,1950年……”把故事说清楚。

  学习第2、5节

  1、小岛的奥秘终于被科学家揭开,齐读最后一小节。

  2、读到这里你知道课文第二节其实是给我们描写的是什么奇异的景象?

  3、就是因为火山的爆发才有了这座神秘的小岛。最后谁能用上这些关联词,把这个奥秘说清楚?一旦……就……要是……就……如果……就……

  四、总结课文

  大海是神奇的,小岛之谜是靠人们的不断实践与探索才揭开的,让我们不断揣摩、不断探究发现更多的奥秘。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神秘的小岛》教学反思

  《神秘的小岛》是一篇科学性的文章,全文共五小节:第一小节引出下文,二、三、四小节描述小岛忽现忽隐的现象,第五小节则是小岛忽现忽隐的原因。备课时,我还注重寻找这五小节的语言特色:一、二小节描写细致,语言生动。三、四语言平实,通俗易懂。第五小节语言严谨,科学性强。我觉得如果按照常规上法,很容易把这堂语文课上成科常课。所以只有根据教材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才能算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反复研读,我把本课语言积累的重头放在第一和第二小节。第一小节是一句描写大海的拟人句,通过对不同情况下海面的观察,帮助学生积累了描写大海的好词和好句。第二小节对海面沸腾后的情节描写十分细致生动,尤其是描写汽云的一句比喻句,借助学以致用的环节帮助学生积累运用。

  三、四、五小节是课文的重点,首先我采用自读理解的方式让学生找出小岛何时现,何时隐。通过预习,学生能很快找到描写小岛忽隐忽现的句子,然后分析它忽隐忽现的原因,也就是重点研读文章的第五节,通过反复阅读来理解这段话,再通过填空的形式来练习,熟练了之后再请学生复述,这样他们不仅能理解小岛忽隐忽现的原因,也能熟练地掌握课文的内容,一举两得。

  学生对这类科普性的文章比较有兴趣,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能抓住学生的眼球,但是在表达方面还需要多多练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三年级语文《神秘的小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