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语文《和氏献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和氏献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和氏献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 导语】《和氏献璧》是一个在中国历广为流传的故事。楚国时期,一个叫卞和的人,他把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献给国君,却被诬为欺君,砍去左脚。历经三代,卞和失去双脚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终于使楚文王破璞得玉,遂名之为和氏璧。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和氏献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和氏献璧》原文

  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得到了一块石头。凭经验,他断定石头里面有美玉,便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见这块石头很平常,就命令玉匠去鉴别。玉匠仔细端详了一番,说:“这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卞和急切地解释说:“这块石头虽然外表一般,但它的内里却藏着稀世珍宝!玉匠无知,您不能听信!”厉王见卞和顶撞,大怒,下令砍去了他的左脚。

  待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武王还是让玉匠鉴别,玉匠不屑地说:“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他的右脚。

  失去了双脚的卞和,捧着那块石头泪流满面。他想:这无价之宝难道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

  武王死后,文王登位。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派人前去查询。那人问卞和:“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经过仔细打磨,玉匠把一块温润澄净的美玉呈献上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于是,文王下令将这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和氏献璧》教案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第三次献璧的内容,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的含义,懂得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说说和氏璧的故事。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呀!”这句话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有关和氏璧的资料和故事。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石头的故事。[(出示:课件)你觉得这块石头跟普通的石头一样吗?为什么?(生:不一样)师:对,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我们叫它“璞”。这块石头里蕴含着一个凄美的故事。你们想学习吗?

  二、学习第一部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读第一、二自然段,等一下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书)

  师:谁能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卞和第一次向厉王献璧,结果被砍去了左脚;第二次向武王献璧,结果又被砍去了右脚。

  师过渡:同学们,卞和两次献璧,一次给厉王砍去了左脚,一次给武王砍去右脚,假如你是卞和,你还会去第三次献璧吗?卞和又是怎样做的呢?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师:请你用“-”在文中画出来。提问并幻灯出示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

  2、认真品味句子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请用“△”标出表示卞和动作的词语。

  师:谁找到?你来。

  生答:“捧”

  师:真棒。

  出示句子:

  1、卞和捧着那块石头,

  2、卞和拿着那块石头,

  师:现在老师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听听哪一句读得更好。(第一句)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这两个句子,看哪一句好。

  师:好在哪里?请大家做做“捧”的动作。从这个动作中,你想到了卞和对这一块石头的态度是怎样的?(生:他认为它是一块宝石,十分珍惜,把它奉为至宝)

  师: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把“捧”读重音,生读)

  师:还有那些动作神态的词语?(痛哭)

  师:痛哭说明卞和哭得怎样?(哭得十分伤心)还有哪些词句表现了他伤心到极点的?(生答:从“一连”“直”“三天三夜”)

  师:谁想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谁再想读。你们认为哪一个同学读得好?师:对,读这一句话的时候,一定要读得非常伤心。谁再想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请大家想想“卞和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齐读。理解:诳

  师:你能告诉我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吗?不要紧,老师给你一点提示:你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这是卞和说的。

  (出示第四自然段。)

  品重点句子。

  卞和回答:“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面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a、从“并非”“而是”中你知道卞和痛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生回答后,在课件划出句子)

  师:句子当中“有人”指的是谁呢?(指名生回答:厉王、武王和玉匠们。)

  师:真聪明。那坚贞之士指的又是谁呢?(生齐答:卞和。)

  b、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句话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伤心,悲愤)同桌互相读读这句话。问:谁想读这个句子。(指名读)你们还想读吗?(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c、师:为什么卞和被砍掉了双脚,还要冒着危险去献璧呢?(证明自己的清白,向君王表达自己的忠诚)下面,进行小组讨论,假如让你用一些四字词语来赞扬卞和这种可贵的精神,你会用哪个词语呢?(小组讨论)

  谁来说说?

  生答:永不放弃,坚贞不渝,忠心耿耿,坚持不懈……

  师过渡:对于这样一个忠诚的卞和,文王听到回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4、出示:第五自然中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玉匠仔细研究了石头纹理,确认那是块璞。经过仔细打磨,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随即命名为“和氏璧”。

  (生齐读)

  师:句子中的“果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说明了什么?(卞和不是一个骗子。厉王和武王的判诀是错误的等)

  (展示课件“石头”——“美玉”)

  5、练习朗读。

  师:同学们,卞和一共献了三次璧,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呢?(第三次)下面我们来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一下卞和第三次献璧的过程。(学生表演,老师巡视)选一组表现出色的小组进行表演。

  师:请给予掌声。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回归课题:“和氏献璧”,他献的是什么呢?(他献和不仅是和氏璧,还是一颗忠诚之心。因此,文王把这块璧命名为“和氏璧”)看题目

  2、小练笔:

  假如你是卞和,现在厉王和武王就在你的前面,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我想对厉王和武王说:()

  3、指名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指导学生通过证价,学习认真倾听和表达清楚。

  4、总结:同学们,中国不知出了多少像卞和一样的忠诚之士,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忠诚之士,以保社会之正气。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互相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总结全文。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和氏献璧》教学反思

  在教学《和氏献璧》这篇课文时,我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建议,先在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何氏璧的故事,如为学生讲《完璧归赵》的故事,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接着,我从课题入手,先理解“献、璧”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和氏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是学生理解讨论的重点,弄明白了这个问题,也就了解了和氏献璧的原因。学生讨论得很热烈,但在汇报讨论结果时却让我感到意外:一学生说:“连汴和都知道是一块含有宝玉的石头,为什么玉匠却看不出来?”一学生说:“我觉得这个汴和很笨,他为什么不自己去找一个玉匠把这块石头雕琢以后才去献给厉王呢?”一学生说:“如果文王请的玉匠也不识货,那么汴和不是要把头也失去了?”一学生说:“如果他真是忠诚于他的祖国,他可以自己把这块宝玉换成钱财去救助那些老百姓。这样做也是爱国的表现”“为什么厉王把汴和的脚都砍去了,那么残忍,他还是要献璧呢?”……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像汴和这样献出忠诚的方法,是一种愚忠。要表达自己的真诚和忠心,是有很多种途径和方法的,不一定要付出那么惨重的代价。还有,厉王和武王那么凶残,值得汴和去为他献出真诚和忠心吗?讨论的结果完全和教学参考书中编者的意图背道而驰了。

  课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其实,我觉得学生们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了他们对课文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而且学生不唯书,不唯权,只唯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就是需要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学习精神。同时,我也在想,编者把《和氏献璧》这篇课文安排在“奇妙的石头”这个单元里,而且还要从这篇课文中向学生进行一种“做人要真诚、忠心”的思想教育,也太过于牵强了。社会文明已经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都提倡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厉王和武王那么轻易就把汴和的脚砍掉,汴和却还要对他们忠心耿耿,这种愚忠根本不值得提倡,因此,我们认为教材这样安排这篇课文不太妥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三年级语文《和氏献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