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 导语】《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渭城:即秦代咸阳古城,汉改渭城。

  朝(zhāo)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

  客舍:驿馆,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更尽:再喝干,再喝完。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古代通西域的要道。故人:老朋友。

  译文:

  渭城清晨的细雨打湿了路边尘土,客舍边的杨柳愈发显得翠绿清新。

  劝君再饮下这杯离别的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人。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今天在多功能教室我执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从整体上,我觉得这节课上完还算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上师生学习的氛围轻松、浓厚,学生从博大精深的古诗词中感受到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整堂教学体现了《课标》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按照预设的以“情”为主线,以“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读。”几个环节引领着学生享受经典之韵味,这堂课成功的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作者、学生和作者之间的发生对话,能够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渴求一种知识学习的更高境界。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引,使学生主动愉悦的接受熏陶和提高技能,首先是让学生根据诗句猜所对应的节日,这样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其次在学习这首古诗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这样以来,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对于古体文的学习就不在惧怕,并且可以辐射到课外,举一反三的自学更多的古诗文,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对于任何知识的掌握要遵循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因此我采用了层进的朗读及学习。

  当然,事无完事,由于想让教学设计按照设计好的流程进行,所以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表现在没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由此来看我的教学机智和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三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