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 导语】《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课文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原文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要做到时时处处守信并不容易。默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二女儿宋庆龄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她刚走到门口,突然停住了脚步,皱起了眉头。

  爸爸看见了,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

  “爸爸,我不能去了!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爸爸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

  “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改天再教她叠花篮,好不好?”妈妈在一旁说。

  “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候着。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候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题来读一读。

  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你知道吗?(守信)课文在写谁呢?说她在哪件事情上很守信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小黑板出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1)课文一共用几个自然段?课文中的我是谁呢?

  (2)指名朗读课文。出示课件。纠正字音“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盼着”。注意读准前鼻音“盼歉”,后鼻音“庆”。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三年级# 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交流。

  三、设疑解惑,主体感悟。

  1、宋庆龄为什么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2、小珍最后来了吗?

  3、面对小珍的失约,宋庆龄心里是怎么想的?

  四、再自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五、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守信”两字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宋庆龄小时侯一件什么事,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生交流。

  3、课文从那些语句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课件出示句子。

  (1)“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爸爸说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宋庆龄摇摇头:“不行!不行!小珍来到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让学生体会宋庆龄一直想去伯伯家,如此想去却不能去,表明了宋庆龄为守信用作出的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篮,好吗?”妈妈在一旁说。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不”“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宋庆龄坚守原则的品质。)

  (3)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

  这两句写出了宋庆龄的什么呢?(表现了宋庆龄在等待小珍时焦急心情。)

  (4)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呀!”宋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并没有失信。”

  从宋庆龄的话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她是一个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的人。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信守。)

  4、分角色朗读,师读父亲、母亲的话,学生读宋庆龄的话。

  5、请同学们再读读人物的对话,在引用人物语言的时候,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三、演读结合感悟朗读。

  1、我们已经读懂了课文,你们想不想把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演出来?

  2、自由选择课文多演读几遍。(在四人小组中进行),思考相关问题。组内讨论交流:当爸妈刚刚离开时,宋庆龄在想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

  宋庆龄等了小珍一天,小珍也没有来,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4、学生评议,教师相机归纳。

  四、教师小结。

  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标准,宋庆龄从小就重诺言、守信用,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五、课外积累:

  将你收集的有关“守信”的故事读给大家听。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出示了成语“一诺千金”,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一诺千金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后,我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学习课文,最后大家又在“一诺千金”的说话练习中结束学习。一节课下来,我比来时少说了一半的话,但学生学习积极性却很高,效果也出奇的好。课后,好些学生不仅积累了好词佳句,还在随笔中写了自己的想法。如:万媚写到:今天,我学习了第八课《我不能失信》,知道宋庆龄为教小珍叠花篮没有去伯伯家,她是一个守信用的人,我也要像她那样做一个"重\讲信用"的人;邓心怡写到:我以前有过不守信用,学了这课之后,我觉得自己很不应该那样,以后一定要做一个"一诺千金"的好孩子。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