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 导语】《救命骨髓》一课文中讲述的是四川乐山的一位高中男生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必须用移植骨髓的办法来治疗,可是在内地找不到合适的骨髓可以匹配。经过医院的努力,与台湾骨髓库联系上后,历经半年多才在花莲找到了可以匹配的骨髓。经过辗转奔波,台湾同胞的骨髓终于植入了这位四川白血病少年的体内,最后少年获救了。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原文

  飞机从白云里钻出来,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几个从飞机上下来的人刚走到出口,一对手捧鲜花焦急等候的中年夫妇,就扑通一声跪在他们面前,声泪俱下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们的孩子有希望了!”

  刚从飞机上下来的是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的专家。他们连忙扶起那对夫妇,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那对夫妇是四川乐山人,他俩有个聪明活泼的儿子,已经十六岁了,正在读高中一年级。几个月前,这个平时看上去很健康的儿子突然无缘无故感到疲倦,之后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发现后,就带他到医院检查。

  “你儿子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他俩几乎晕倒。“大夫,求您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就这一个孩子啊!”他俩苦苦哀求着。

  “要救你们的儿子,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移植健康人的骨髓。”医生说。可是,骨髓移植谈何容易!医疗费用高且不说,要找到可以匹配的骨髓更难,据说,十多万个人中才可能有一个符合的。那时,在我国内地还没有像样的骨髓库,哪里去找条件符合的捐献者呢?

  医院的专家们思来想去,认为在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有可能找到可以匹配的骨髓。小患者的病情不断恶化,多耽误一天,就多一分危险。医院连忙向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求救。为了一位普通少年的生命,两岸医疗界迅速开始了密切的合作。

  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努力,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在筛选了十几万个对象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供髓者——台湾花莲市一位二十多岁身体健康的小伙子。为了对岸骨肉同胞的生命,当天上午8时30分,这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了出来。时间就是生命。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立即派专家提着那只装有救命骨髓的小箱子,火速从花莲飞到台北,又马不停蹄地从台北转机到香港,从香港飞往成都。

  终于,这饱含着两岸同胞爱心的救命骨髓准时送到了手术台前。台湾同胞的骨髓植入了内地白血病少年患者的身体。少年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案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骨俱捐赠”等9个字,学习“为之动容、志泪俱下”等词语。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救命骨髓所饱含着的两同胞的骨肉之情。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受真诚学习生字

  1、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读中勾划生字

  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动的体段落。

  2、读后深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学。

  3、齐读课题。

  4、(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勾划生字

  3、自学生字

  4、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5、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6、指名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结合课题,围绕“为什么说两岩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进行思考:

  2、找出句子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共同探究。

  1、“两岸”指什么?

  2、为什么称之为“骨肉同胞”?

  3、“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4、画出行走路线图。

  5、学习倒叙的叙述方法。

  倒叙:先说明事情的结果后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的记叙的方法。

  1、找出语句

  2、找出语句体会方法。

  3、理解词语:

  声泪俱下:边诉说边哭泣,形容十分悲切。

  动容: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

  睛天霹雳:晴朗的天空响起了炸雷。比喻情况出人意料,令人震惊。

  谈何容易:原本指向君王进言不容易,课文里指骨髓移植困难很大,并不像嘴上说的那么容易。

  马不停蹄:马不停地急促向前走。课文里用来形容运送骨髓在路途上没有停歇,时间抓得很紧。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三、指导朗读。

  1、以默读为主,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2、要读出丰富的情感。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教学反思

  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少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一位身体健康的小伙子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少年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划分段落,然后直接切入重点段落,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理解。这样的流程条理清楚,结构上一目了然,重点也凸显出来了。只是在学生找出重点语句理解感悟上,显得过于粗略。没有针对性地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指导朗读。而这篇课文的中心恰恰得通过这些重点语句来体现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生命的重要,和台湾小伙子在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课前师生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非常重要。学生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从而也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要有关爱,应懂得关爱他人,危难之时互相帮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救命骨髓》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