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语文《悉尼歌剧院》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悉尼歌剧院》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悉尼歌剧院》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 导语】《悉尼歌剧院》是要让学生知道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悉尼的标志,它不仅外型独特,美丽,而且内部结构科学。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悉尼歌剧院》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悉尼歌剧院》原文

  不用我说,谁都知道,2000年第2xx届奥运会是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举办的。可是你知道吗?悉尼,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它的标志是什么呢?

  大袋鼠?不对。鸭嘴兽?不对。让我告诉你:是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全国表演艺术中心,又叫海中歌剧院。为什么一个歌剧院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呢?主要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美丽的外形:整座建筑洁白晶莹,像一瓣一瓣盛开的白莲,又像几叶张开的扇贝,再仔细一看,更像一组要出海远航而扬起的白帆。这座造型别致的歌剧院,三面临海,与远处雄的悉尼大桥互相衬托,简直是巧夺天工。

  悉尼歌剧院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它的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它共有4个大厅:音乐厅有2690个座位,音响效果非常好,还有1550个座位的歌剧厅,550个座位的戏剧厅和电影厅。舞台上的灯光都是用计算机控制的,监控舞台的是闭路电视系统。其他的像接待厅、陈列厅、排练场、图书馆、咖啡馆等大小厅室就更多了,一共有900多间呢!

  悉尼歌剧院是一位38岁的丹麦建筑师设计的。剧院从1959年开始兴建,整整用了14年。1973年10月20日,悉尼歌剧院终于落成了。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悉尼歌剧院》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结合课文理解“巧夺天工”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熟读、积累描写悉尼歌剧院外形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悉尼歌剧院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它不仅外形独特、美丽,而且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开阔学生的视野。

  4、仿照课文对悉尼歌剧院外形的描写,进行语言实践训练。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激发兴趣。

  师:最近几天,我们带着心爱的语文书漫游了世界的许多地方,这堂课我们一起去美丽的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有许多独特的动物,你看,这是—大袋鼠,这是—鸭嘴兽。2000年第2xx届奥运会也是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举办的。

  1、朗读句子。

  出示:2000年第2xx届奥运会是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举办的。

  师:悉尼,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它的标志就是—悉尼歌剧院。

  2、出示图片和板书课题:27、悉尼歌剧院

  3、齐读课题。

  【说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学习探究的氛围中,为整堂课的实施打下较好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座歌剧院的呢?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词语:(我会读)

  出示:歌剧院标志独特洁白晶莹雄伟巧夺天工结构监控咖啡馆剪彩……

  3、说说你对词语的理解。

  【说明:通过初步的朗读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同时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研读课文重点,读写结合。

  (一)研读课文3、4节,重点体会外形的写法。

  1、默读课文3、4小节,请学生找出文中一句概括悉尼歌剧院两方面特点的句子,并用直线划下来。

  出示:悉尼歌剧院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它的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

  师:这句话不仅概括了第三节的内容,又引出第四节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句过渡句。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并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交流。

  (1)交流外形描写。

  ◎出示:“主要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美丽的外形:整座建筑洁白晶莹,像一瓣一瓣盛开的白莲,又像几页张开的扇贝,再仔细一看,更像一组要出海远航而扬起的白帆。”

  ①看不同角度的照片,体会像不像白莲、扇贝、白帆。

  ②指导朗读。

  ③试背。

  师:作者还用了“巧夺天工”一词来形容悉尼歌剧院。

  出示:这座造型别致的歌剧院,三面临海,与原出的雄伟的悉尼大桥互相衬托,简直就是巧夺天工。

  ①师生共读。

  ②“巧夺天工”是什么意思?

  ③师:为什么说悉尼歌剧院是“巧夺天工”?

  ④师小结。

  【说明:教师课前搜集各种图片中帮助学生理解歌剧院的外形,体会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精确与准确。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词句的积累。同时,对于“巧夺天工”一词,针对学生理解较困难的情况,采用教师适时点拨,结合图文,来突破难点。】

  师:欣赏了悉尼歌剧院美丽、独特的外形,让我们进入它的内部去看一看吧!

  (2)交流悉尼歌剧院的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

  出示:(课文的第四节有关内容)

  ①自由读。

  ②出示表格,试用自己的语言结合课文内容介绍歌剧院内部。(表格设计另附)

  ③齐读第四节。

  【说明:这部分内容基本采用学生自学结合介绍的方法,与前部分内容的教学有所区别。也体现新教材中“长课文短教”的策略。】

  师:这两小节就是从外形和内部结构两方面来向我们介绍的。其实在我国也有许多标志性建筑,像大家很熟悉的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今天老师请大家去参观一座桥。

  (二)仿照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1、出示卢浦大桥图片

  2、指导学生用“像……又像……更像……”练习说话。

  3、(机动)作业:在练习纸上把这段话写下来。

  【说明:语言的积累最总归于运用,因此在课的前段反复积累之后,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是有极大的益处的。】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悉尼歌剧院》教学反思

  《悉尼歌剧院》是要让学生知道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悉尼的标志,它不仅外型独特,美丽,而且内部结构科学。同时要求学生能收集自己喜欢的建筑物的图片,并配上文字,向同学作介绍。根据课文的结构、语言以及教学重点,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在课前,我就向学生布置语言直播厅的作业,要求收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以及自己最喜欢或自己最想了解的各国的建筑物的图片或文字,而我则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了有关的“悉尼歌剧院”和悉尼风光的影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制作了演示文稿。

  在教学时比较注意引导学学生主动积极地朗读语言。描写悉尼歌剧院美丽、独特的外形的这三个比喻句,我先利用媒体让学生体会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之处,再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结果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文本,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语言,为语言的运用作了铺垫。

  在本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以讲代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手、眼、脑、口等齐动,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网络上有关悉尼的影音资料画面优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一下子对悉尼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同时课题也由出示的画面引入十分自然,有生活气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比喻句和“巧夺天工”这个词时,能配以多媒体演示,从不同的角度悉尼歌剧院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三处比喻句的贴切。

  不足之处: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发现目标与实施还是存有一定的差距,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只是老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而是应该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尤其是在引导学生观察卢浦大桥进行仿说三句比喻句时,或许是我的要求高了些,学生一下子反应不出三个比喻,所以课堂显得有僵持。反思了一下,我应该对那些想象贴切、新奇,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要进行及时表扬,以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动力,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哪怕是指向出了一个。因此以后要注意加强教学的自由度,设计问题要有弹性和张力。在体验、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三年级语文《悉尼歌剧院》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